新华网 正文
他们让荒山披绿
2017-11-01 09:21:58 来源: 工人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林业人的身份转换背后,是林业发展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化,也是将一座钢城打造为花城的沧桑巨变

  【记者进班组】他们让荒山披绿

  10月17日,攀枝花市普威林业局白凹管护站护林员赵小波正在清扫山间步道。她说:“现在每天穿梭在森林里,心情是愉悦的。”

  刚下飞机,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气扑面而来。走进机场,看到的第一个广告牌是青山绿水间醒目的“康养”二字。从高山上“削”出的机场盘山而下,沿途更是绿意盎然、鲜花绽放。初到攀枝花,与记者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提起攀枝花,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攀钢。的确,这座城市因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兴起,因西部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攀钢而为人们所熟知。殊不知,眼下这座钢铁之城正在倾力打造另一张名片——阳光花城。10月16日至18日,本报记者走进这里的一处处林场管护站,走近一个个护林员,记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

  从赶漂人到护林员

  经历了从赶漂人到护林员的身份转换,张体建似乎最能切身感受天保工程带来的变化。

  50岁的张体建是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的护林员。他曾经是金沙江边的赶漂人,自1998年攀枝花实施天保工程之后,他成了一名护林员。

  上世纪60年代,攀枝花破土开建,因国家建设需要,满山的树木被砍伐后漂运到全国各地。短短30年,市域山上林木锐减,水土流失加剧,金沙江两岸荒山触目惊心。

  10月16日,金沙江边,四川省林业厅天保中心主任黎治福告诉本报记者:“这里处于高山峡谷区,修公路很难。过去伐木后,就让木头顺流而下,沿着金沙江漂向宜宾。一旦有木头靠到江边,赶漂人就要用小木棍把它赶回江里。”

  向对岸望去,位于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的三堆子样板林郁郁葱葱,一株株远看呈白色的剑麻点缀其中。

  “天保工程实施前,对面可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党委书记彭建刚介绍,199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攀枝花,途经三堆子,看到江面的根根木材和两岸的满目荒山后感慨地说:“要下定决心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赶下山。”

  1998年,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停止天然林采伐,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

  1999年初,长江造林局决定在三堆子打造示范林,全面推进植苗、点播、飞播、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

  张体建参与了三堆子样板林的建设。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每天早上6点就上山去种树,钢钎、铁锹、十字镐、水壶、草帽、干粮这“六件宝”一样都不能少。每天干10多个小时,要赶在雨季来临前把树种上。

  “在这片山上种树太难了!”据彭建刚介绍,三堆子样板林所处的攀枝花干热河谷全年无雨,干旱期长达8个月,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可达70摄氏度,土层瘠薄,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林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几乎所有职工手上都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泡,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老茧。”

  攀枝花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李静告诉记者,耐旱的剑麻是先锋树种,可以固化土壤,再种其他植物,就更容易生存下来了。“植树造林三五年以后,就以防火养护为主了。”

  张体建也水到渠成地从造林人转变为护林员。“原来听不到鸟叫,现在树多了,山更绿了,还时常能听到鸟叫。作为护林人,挺欣慰的。”

  攀枝花市林业局副局长曾顺强介绍,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常年管护森林484.1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0.04%增加到60.1%。动植物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一些地方已消失多年的黑熊、猕猴、锦鸡等飞禽走兽重新出现。

  从“最苦最苦”到“泡蜜罐里”

  “现在每天穿梭在森林里,心情是愉悦的。比起以前造林那会儿,这工作等于是泡在蜜罐里啦!”10月17日,满目苍翠的白洼森林康养体验区里,赵小波爽朗地对本报记者说。

  赵小波是攀枝花市普威林业局白凹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自从今年8月白洼森林康养体验区建成,她开始负责这里的步道维护。每天,她一手拎着装垃圾的水桶,另一只胳膊夹着大扫帚边爬台阶边清扫。

  她口中的“以前”,是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后投入造林的日子。在双江造林处,赵小波和工友们每天5点半起床,爬山一个多小时到种树点,中午就啃个自带的“三毛钱一个的馒头”,一直干到下午4点多下山。

  荒山上植树造林对男职工来说也是重体力活,对于女职工而言,其艰苦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挖树坑,每个要80厘米乘80厘米,先用锄头刨,再用钢钎凿。一个人一天要挖10个坑,一副布手套两天就用烂了。”回想起那段日子,赵小波一连用了两个最字,“那是最苦最苦的。又累,压力又大,怕完不成任务。”

  那时候,林业职工不仅干活苦,收入还低。“天保一期工程那10年,太难了。”普威林业局副局长魏吉锋坦言,当时很多职工出去打工,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而干林业,只能挣几百元。

  植绿为民,亦要兴林富民。

  “老百姓没收益,林子也看不住。管好、用好这片林子,是林业部门的责任。”攀枝花市林业局局长谢军对记者说,近年来他们正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开发,发展热带水果、块菌等林下产业,提高林地收益,并利用森林资源打造康养产业。

  事实上,白洼森林康养体验区就是普威林业局与中海外集团共同投资打造的“迷昜森林”康养项目的配套设施,该项目还包括酒店和商住楼。“在山下住,到山上玩,提供一条龙服务。”魏吉锋说。

  四川省林业厅天保中心副主任陈学军告诉记者,为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四川省于2014年率先提出“森林康养”理念,并作为新业态写入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目前,四川省已建立森林康养基地63处,2016年实现森林康养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月17日,在普威林业局滩脚林场南坝管护站,滩脚林场场长李锦银告诉记者,该林场有10个管护站,除了林场职工,还外聘了一些护林员。“外聘的护林员都是当地贫困户,他们熟悉地形,在林地管护上有优势,每月给他们贴补500元,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翻开一本护林员的《巡山日记》,上面工整地记录着巡山时的天气情况,发现烟头或病虫害、有人伤害野生动物等情况也都一一列出。

  据了解,在滩脚林场,野猪、弥猴、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有许多。为了不让村民伤害野生动物,如有野生动物破坏庄稼,政府核实后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点滴努力,久久为功。

  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攀枝花曾一度空气污染严重,环境问题突出。如今,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座城市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该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今年10月10日,攀枝花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据介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攀枝花市以助农增收、兴林富民为导向,构建了以核桃为龙头,特色经济果木、林下种养业、花卉苗木及工业原料、生态旅游为重点的“1+4”林业产业发展体系。

  统计显示,1998年,攀枝花市林业总产值为6654万元。2016年,这个数字变为36.2亿元,预计今年将达4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正在攀枝花的实践中得到印证。(记者 蒋菡 摄)

+1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伦敦:欢度万圣节
伦敦:欢度万圣节
金秋时节 江西庐山“枫”景如画
金秋时节 江西庐山“枫”景如画
贵州丹寨:吃新节 展盛装
贵州丹寨:吃新节 展盛装
蜂鸟鹰蛾戏花忙
蜂鸟鹰蛾戏花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88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