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打通产业路 奔向小康路——贵州部分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见闻
2017-08-22 15:48:12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贵阳8月22日电 题:打通产业路 奔向小康路——贵州部分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见闻

  新华社记者 何天文、汪军

  夏秋之交,贵州山区,稻田与山上的茶园、果园连成一片。清早,村民们将从地里采摘来的新鲜蔬菜水果拿到集镇上、摆在公路边出售。眼前的生机得益于贵州良好的生态,得益于山区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断向田间地头延伸的产业路。

  “路修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

  走进武陵山区深处的贵州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万亩标准化茶叶示范园随山势起伏绵延,一条条产业路通向茶园核心区域。20多名村民在茶园里劳作。村支书周绍军告诉记者,许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的茶叶专业合作社经营,每户每年可净增1000多元的收入。眼下,合作社带领包括118户贫困户在内的200余农户发展茶叶增收。

  立足产业扶贫和增加农民收入,从油菜、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转向发展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并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贵州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记者在绥阳县看到,坝区正大面积发展精品水果、蔬菜和农业观光游,而通到山区的产业路把多个乡镇连接起来,通过发展金银花产业带动8000多户农民脱贫增收。绥阳县金银花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廖祖勇说,全县已种植金银花18.4万亩,年产值约1.4亿元。农民每种1亩金银花,年纯收入超过2000元。

  地处黔渝边区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立足建设成为重庆市场的“菜园子”,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记者在这个县河口、洋溪等地看到,硬化路延伸到蔬菜和中药材基地,花椰菜和党参、玄参等长满一个个山丘;连片的大棚里种着香菇、茶树菇。河口镇梅江村村民向海敏对记者说,他有4个大棚生产食用菌,每月毛收入1万多元。

  “路修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道真县委书记刘东明介绍说,近年,政府一边多渠道投入抓交通等基础设施,一边引进大公司面向重庆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覆盖2.8万农户9万多人,近两年带动4700户1.43万人脱贫。

  产业精准扶贫 多重效应显现

  贵州目前还有贫困人口370多万。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期,记者在贵州部分山区采访了解到,产业化精准扶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多重效应: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留守儿童”问题不再突出,贫困山区展现新的活力。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每年有数百万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一度比较突出。这两年,全省每年有80万左右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当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和产业化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吸引“雁归巢”很重要的原因。

  据道真县人社部门统计,2014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近13万人,到去年底减少到6万人,近7万人返乡使留守儿童从1.1万名减少到6500名,空巢老人、留守妇女也大幅减少。

  这个县洋溪社区村民韩艳华与妻子一起在浙江打工5年,去年9月回到老家流转40亩土地种花椰菜、辣椒,全年可种植两季,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12万元。今年33岁的韩艳华对记者说,政府扶持农民发展“订单蔬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道真县扶贫办介绍说,依靠产业扶贫,不少农户主动放弃“吃低保”,全县农村低保户自2014年以来减少约70%,今年县里自我加压,计划脱贫1.3万人,使贫困发生率降到7.4%。

  产业扶贫需大力拓展产业路

  “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要坐轿,而是山中没有道。”这是曾经流传在贵州一些山区的顺口溜,反映了农民对改善交通的期盼。

  而今,“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已成为贫困山区干部群众的共识,交通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道真县2016年新增县乡、通村公路1485公里,是“十二五”时期总和的1.8倍。交通改善了,汽车能开进产业区收购农产品。

  道真县交通局副局长冉佳文介绍说,去年结合村组公路建设,道真建成产业路500公里,今年还要建400公里。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全县还需修建1500公里通村通组公路,资金筹措压力较大。

  产业路“梗阻”影响产业效益。赤水市现有竹林面积131万亩,种植竹子是当地农民增收渠道之一。“每年有80万吨的毛竹可供采伐,但由于产业路通达深度不够,实际利用率只有50%左右,相当于有价值6亿元的资源未变成财富。”赤水市林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贵州自2015年底实现“县县通高速”后,已逐步将交通建设重心转向农村路网建设,今年将实现建制村100%通油路,预计到2019年实现组组通公路。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农村公路建设宜与当地产业发展一同规划布局,整合资金投入,让通达的产业路助力山区贫困群众快步迈上小康路。

  向“苦甲天下”告别——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产业扶贫报告

  “一笔”“一画”显真情——“手绘贫困地图”里的精准扶贫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科威特风光
    科威特风光
    伦敦“大本钟”将静音接受维修
    伦敦“大本钟”将静音接受维修
    “黄龙飞泻”
    “黄龙飞泻”
    “发现”号在西太平洋采集到海蛇尾
    “发现”号在西太平洋采集到海蛇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5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