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国道路成功的哲学奥秘
2017-07-14 08:53:1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人民主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把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他强调:“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2014年10月15日,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等等。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宗旨的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概括起来就是“人民主体”这一哲学观念。

  “人民主体”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权力观,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作为一种历史观,它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二是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执政党的力量源泉。三是从价值观上看,坚持人民主体就是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四是坚持人民主体就是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人民性这一哲学观念在中国具有十分深厚的土壤,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十分契合的。民本思想还体现在重现世、重生活、重人伦的基本生命态度,是一种具有浓重道德色彩的人本关怀,把人放在一定的伦理人际关系中来定位,注重人的修养,肯定个体的心性完善。中国共产党强调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中发展自己,强调在密切这一关系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具有强烈的道德情怀,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的重要表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人类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始终践行这一哲学理念。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把贫穷的劳苦大众从“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奴役中解放出来,在政治权利上实现了人人平等,这是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不断完善各种法律制度,进一步保障个人权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使个人的各种权利得以全面保障。

  第二,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摆脱对“物的依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从我国贫穷落后的国情出发,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上,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今天,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仍处于贫困状态,我们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进。

  第三,提出共享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只有一部分人富裕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还没有富裕,并且贫富分化比较严重。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他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共享发展就是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人民群众真正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分享发展红利,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第四,重视文化发展,推动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对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述的深化。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建设等,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人的更加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洁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战高温 练精兵
    战高温 练精兵
    暑期课堂“零距离接触”食品检测全过程
    暑期课堂“零距离接触”食品检测全过程
    大山深处的红色传承
    大山深处的红色传承
    “天坑村”的“通天路”
    “天坑村”的“通天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12131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