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以信息打通精准扶贫“造血”网络——陕西“互联网+扶贫”见闻

2017年05月17日 17:46:04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5月17日电 题:以信息打通精准扶贫“造血”网络——陕西“互联网+扶贫”见闻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

  从没接触过设计的王娟,最近因为设计玉米糁的外包装忙得不可开交。包装袋上的颜色、字体、图案她都反复考量、修改。“好看的外包装能增加产品在网上商城的点击量,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方法。”王娟说。

  作为陕西省铜川市瑶曲镇葫芦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2013年大学毕业后,王娟怀揣着“把家乡优质的农产品卖向全国,和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心回到家乡创业。如今,凭借与丈夫一起经营的中国电信瑶曲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她的创业梦正逐步实现。

  葫芦村山大沟深,祖祖辈辈靠山吃山,村民收入一直很低,现有贫困户65户。返乡后,王娟便成立了绿之然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土鸡养殖和核桃种植,但苦于销售渠道有限,经营状况一直不很理想。随着电信宽带进村入户,2016年,王娟成立了瑶曲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基于中国电信的营业网点和电信网络设立,形成了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村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体系。”中国电信铜川分公司总经理延彦斌说,服务中心有助于“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卖难问题。

  走进中国电信瑶曲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营业厅,记者看到,左边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土鸡蛋、核桃、玉米等农产品,右边的货架上是洗衣粉、牙膏等生活用品,中间是办理业务的柜台。

  “我们把收购来的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包装后放在‘照金商城’电商平台销售,也根据农民的需求从网上代购日常用品、农资产品。”王娟说。去年,她以高于市场收购价帮助群众销售核桃13000余斤,带动18户贫困户增收40000多元;并给60户贫困户发放雏鸡5500羽,免费提供养殖、防疫技术,再以高于市场收购价回收。

  “帮我上网查查现在核桃园管理要注意些啥?”贫困户杨耀行背着手站在王娟身后,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除了“做买卖”,农户们想了解农资信息、农业技术时也第一个想到王娟的电商服务中心。杨耀行说,以前不懂市场、不懂技术,只能“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网络就可以“靠信息吃饭”。在电商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杨耀行去年增收8600余元,这几乎相当于他家以前一年的收入。

  据介绍,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在今年5月底之前覆盖铜川市的208个贫困村,年底前覆盖358个行政村。“通过与物流、保险、金融等领域的企业合作,电商服务中心的业务涵盖了电信缴费、网络代购代销、快递收发、物流货运、保险办理等方面,实现村民买卖不出村、办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延彦斌说。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陕西省100%的行政村通电话,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宽带接入,4G网络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及乡镇区域,提供的信息服务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教育培训等多方面。

  农村电商帮助贫困户“造血”致富,而一张大数据信息网正在将贫困联系起来,为精准脱贫提供信息化保障。由陕西省扶贫办牵头、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投资建设的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去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平台已开通29个县区的1.04万个账号,录入126万贫困人口信息。

  通过工作人员的演示,记者看到,平台首页上显示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绩效考核、数据分析五大类,点开扶贫对象选取贫困户可以看到贫困户基本信息、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帮扶责任人等内容。“扶贫对象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今蓬表示,通过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实行 “脱贫销户、返贫挂号”,实现扶贫对象科学化动态管理。

  “大数据平台可以体现帮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方便我们因户施策随时调整帮扶措施,也有助于监督帮扶干部的工作。”商洛市商州区脱贫攻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朱新建说。记者看到,扶贫干部的考勤记录、工作内容、工作成效等内容在大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截至去年10月,商州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已经采集贫困户信息35554户、110166人,培训信息管理员282人。

  “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从省到市、县、乡、村逐级建立扶贫信息网络,实现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扶贫措施监管落实、扶贫成效分析评估、绩效考核奖惩有据的工作闭环机制,将‘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变成‘精准滴灌’。”王今蓬说,预计今年5月底可完成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的平台上线工作,6月底实现在全省市、县的应用。

【纠错】 [责任编辑: 谷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098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