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又到"五四"青年节 看6位青年人如何应对来自家庭"挑战"
2017-05-04 08:04:29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 我和父母怎么处?

压力山大

  又到“五四”青年节,我们选择了一个生活类话题,看看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青年人如何应对来自家庭的“挑战”。

  █ 李微楠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生

  对抗融洽七年间

  本科加读研,我在上海已有7个年头。父母在老家云南省玉溪市,经营着一家由爷爷传下来的店铺。7年间,时常与父母“煲电话粥”,讲述我在这个城市的琐碎。

  然而一直到上大学之前,我与父母的关系却是不咸不淡。反倒是来到上海后,我们才有了更多的交流。

  1996年以前,父母在一所回民学校教书,后又去了离家五六个小时车程的元江创业,忙碌的他们无暇顾及我。6岁开始,爷爷奶奶照料我,与父母一两周才见一次面。用“半个留守儿童”形容我再恰当不过。

  本就与父母不太亲近,又因淘气得很曾挨过打。到高中时,发展成至少一月一吵,当时的我还故意躲着父母,尽量不在他们的眼皮底子下出现。回想起这些,更觉今天的融洽可贵。

  大一下学期,我迎来了初恋,维持了一年便和平分手。父母略知一二,却没有多加询问。6年后的现在,他们没了当初的沉着淡定。

  “有合适的人就别错过,可以谈起来”一类的话,在寒假家庭茶话会和“电话粥”里时不时被提起。母亲甚至直言嫉妒她的同学、亲戚有了孙辈。所幸,他们的语气很是温和,还没到“逼婚”的程度,不曾带给我多大的压力。

  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在上海的第七年,我最终决定弃上海而归。上学期末,我更报名参加了“美丽中国”公益组织,决定毕业后花两年时间在云南的深山里教书。

  我思量了很久该如何告知父母将要去支教两年这件事,在设想了不下百条他们可能反对的理由和我的解释后,终于拨通电话。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那你报吧,去锻炼一下。”除此之外再无他言,我准备好的一整套说辞竟然没有派上半分用场。

  碰上这样开明的他们,我是幸运的。

  5月初的上海有了盛夏的味道,窗外吹来热热的风。再过几周,母亲就要来上海,我已计划好带她去苏州、南京逛逛。(张 荔整理)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士兵持枪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巡逻
    士兵持枪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巡逻
    重磅!空军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重磅!空军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内蒙古全力扑救大兴安岭北大河林场森林火灾
    内蒙古全力扑救大兴安岭北大河林场森林火灾
    五十余万株郁金香绽放甘肃金昌戈壁滩
    五十余万株郁金香绽放甘肃金昌戈壁滩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766011209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