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穿好针、缝细线、织精图——看特大城市管理如何“绣花”
2017-04-22 09:35:23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京沪高速(上海段)一座高架桥下空间被建成“桥孔公共停车场”(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新华社上海4月22日电 题:穿好针、缝细线、织精图——看特大城市管理如何“绣花”

  新华社记者

  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利器,穿好“绣花”的“针”;紧贴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缝出匀细的“线脚”;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顽疾,让法律法规真正成为必须遵守的“图样”——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上海,城市治理正在紧扣“精”“细”“巧”三字,在最细小的“方格”内磨砺“绣花”功夫。

  信息替代人海 穿好“绣花”利针

  在上海繁忙的延安路和华山路路口有一块显示屏,24小时不停滚动着一个个车牌号码,机动车如果乱鸣号,就会被实时捕捉和记录下来,这是上海交警最新开发的“违法鸣号查处辅助系统”。

  乱鸣号这种行为,交警不在现场,随便按了又能怎样?以往,这确实是一个管理难题。如今,上海交警运用“声呐定位+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对乱鸣号车辆进行自动抓拍,正在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整治作用。统计显示,去年10月该路口查处的违法鸣号行为达4657起,今年2月已下降至575起,不及过去的零头。

  像查处乱鸣号这样,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替代以往的人海战术,对城市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正在成为上海的常态。

  以大城市最为头疼的交通拥堵为例,交通大整治开展以来,上海警方积极推动1.8万套“电子警察”的安装工作,并对已有的“电子警察”进行功能升级,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包括压实线、违法停车在内的其他16种违法行为。

  “像占用车道、实线变道这种‘转瞬即逝’的动作,都逃不过科技法眼。”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处处长商志刚说,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使用,助力交通执法实现“无死角”。

  在出租车司机老陈看来,随着道路违法行为的查处越来越细,变道加塞、随意停车的行为在上海中心城区大幅减少,道路通行的效率明显提高。“越是复杂的问题,执法部门越该有‘绣花’的劲头。”

  不仅是交通执法,信息技术利器在城市综合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通过大数据预判热门景区客流,为科学限流、防患未然提供决策依据;“网来网去”申请各类政务事项,无需来回往返;从田间到餐桌,对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管……

  顺应这种趋势,上海正在打破信息“孤岛”,加大政府数据的开放和整合力度。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浦东新区正探索建设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与城市管理和安全运行相关的各类资源,如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12345市民热线等,按照“多种平台合一,多项任务切换”的原则,实现平急结合、综合管理、运转高效。

  “要借助新的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全覆盖、无盲区。”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

  上海市测绘院院长魏子新对此感触颇深。上海市测绘院专门从事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整理,通过对上海道路、水系、楼宇、绿化、河道等100多类信息的精准分析,其数据以“地图”的形式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提供依据。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春江水暖
    春江水暖
    飞行汽车亮相摩纳哥
    飞行汽车亮相摩纳哥
    山东邹城:做好“新乡贤” 传承好家风
    山东邹城:做好“新乡贤” 传承好家风
    斗鸡
    斗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85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