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盈利匮乏低俗泛滥 网络直播"洗牌时间"开启
2017-04-13 08:06:30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低俗猎奇 突破底线

  拒绝“同质模式”

  下猎套、收猎夹,逼迫竹鼠互相撕咬争斗……日前,部分直播平台出现了一些以“收夹”“怼洞”为内容的“打野直播”。直播画面中被捕动物哀叫连连,甚至布满野生动物残骸,场面血迹斑斑,令人咋舌。

  4月初,青海一名网络主播在某手机直播平台上扬言将结伙在夜间殴打警察、打砸警车。当地网警锁定目标后,在当地一家宾馆抓获了正准备作案的该名主播及其同伙。

  在国家网信办刚刚下令下架并关停处理的18款违法违规直播类应用中,一些主播衣着暴露,以挑逗行为诱导用户进行色情交易;有的身着军队警察制服,佩戴军衔警衔臂章等符号,抹黑军人警察形象。此外在不少直播平台上,散布谣言、传播虚假广告等内容屡禁不止,宣扬封建迷信、蓄意毁坏公物等行为屡有发生。

  “现有的一些直播平台,以猎奇低俗内容取悦观众、吸引眼球。从长远看,无异于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盲目倾向和错误路径,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评价。

  “网络主播有三宝,吃饭唱歌说你好。”网友的调侃同时折射出网络直播内容创意不足、主播一味跟风的现状,这也导致一些直播平台在发展中后劲不足,最终难以避免逐渐冷清的局面。

  打开一些秀场娱乐直播类APP,本应是千人千面的内容界面,却更近似“千播一面”。甚至有网友调侃,如今的秀场主播是“在不同的直播间内,说着类似的话、做着类似的事,甚至连妆容神情都趋于相似”。

  “直播内容要想持续出新出彩,关键之一是提供更深的代入感。”王晓红说,“信息是可复制的,但用户观看直播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在于形成和维系一种社会关系,从而进入到特定的交流情境中。这就要求主播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而不能靠简单复制和机械照搬。”

  挖掘创意 探索跨界

  重在内容精耕

  2017年元旦,随着新年第一缕阳光升起,上海、浙江、新疆等地的网络主播纷纷开启直播,与网友分享日出美景,传递新年祝福。这一主题为“你好,2017!”的大型网络直播活动,在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下,由映客、陌陌等四家直播平台联合推出,直播活动观看人数超过2232万,互动留言达364万条,网友点赞频频。

  “网络直播的下半场,实际上就是对精品内容的渴求。”田丽认为,对低俗和同质化内容最好的回应,就是不断提供积极向上的优质内容。积极向上的内容与商业价值的实现并不冲突。相反,能够满足网民自我提升需求的内容会更有市场。

  “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听上二胡演奏!”“中国民乐,我为你骄傲!”近日,一段二胡演奏的直播视频在微博上引发网友关注。演奏者蔡阳是中央音乐学院10级民族乐器演奏家,现任中央民族乐团乐队中胡首席。今年1月,蔡阳被朋友邀请参加直播演奏,一度吸引了21.5万人次观看。

  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超过40%的用户至少每天使用一次泛娱乐直播应用平台,而每天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的用户达62.4%。高频率和长时间的用户使用背后,蕴含着差异化、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对优质内容的呼唤更为强烈。

  去年8月以来,“我是家乡代言人”网上主题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启动,目前直播场次已达千场,以直播“网聚”家乡好山好水的创意收获积极评价,总参与人数已超过5亿人次。未来,随着“直播+旅游”“直播+公益”等跨界组合的蓬勃发展,更多优质内容将获得“源头活水”;另外,新技术的助推,将令内容创意更好地从设想走向现实。

  王晓红认为,网络直播在借助技术升级的过程中持续提供优质内容,其发展趋势是服务于人的需求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今后的网络直播将以更直接、更富体验感的形式,把丰富多元的世界展现在屏幕内外的互动参与中。(记者 钱一彬 吴 姗)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河北广宗:千名学生练习太极拳
    河北广宗:千名学生练习太极拳
    北京:水清树绿城市美
    北京:水清树绿城市美
    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开启中国通信卫星高通量时代
    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开启中国通信卫星高通量时代
    河南驻马店:郁金香花开引客来
    河南驻马店:郁金香花开引客来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79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