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牛粪去哪儿了——云南洱海“点粪成金”的故事
2017-03-18 12:41:5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牛粪去哪儿了

  乱放成堆、臭气熏天、脏水横流……几年前,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十多万头奶牛每天产生的粪便,颇让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头疼。一年产生的上百万吨的牛粪,除一部分还田外,大量被乱堆放在村民房屋旁、河边、路边,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更是直接对洱海造成严重污染。

  如今,洱海流域内已形成一套从养殖场到牛粪收集站、牛粪加工厂再到田间地头的牛粪处理机制。牛粪被加工成有机肥,成为村民眼中的“黄金”,曾经的“粪灾”得到解决,苍山洱海间“点粪成金”的做法正被大家津津乐道。

  牛粪成灾,烦恼不断

  每天早晨五点半左右,家住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河东二组的白族村民段立森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他一头扎进牛棚,开始清理23头奶牛一夜排泄的粪便。1个多小时后,粪便堆满院落中的收集池,足足有300公斤。

  河尾村位于弥苴河畔,河两岸是清一色白族民居,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行的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段立森家的小院位于河东岸,整个院落分为内院和外院,一家六口人住在内院,23头奶牛圈养在外院,院子正中是个堆粪池。

  味道很不好闻,但在44岁的段立森眼中,这一池牛粪可是能换钱的“宝贝”。喂好牛,挤完奶后,他就要进行前几年没有的活计内容:去收集站卖牛粪。

  粪便装进7个塑料桶,搬上农用三轮车,沿着河边村路,一路驶往约2公里外的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关牛粪收集站。“每吨能卖80元钱。”段立森朗声说道。

  收购站里已排起了长队,自2012年上关牛粪收集站建成以来,每天来卖牛粪成了段立森和周边奶农们的新“工作”。“一年下来,我家卖牛奶可挣10多万元,卖牛粪也可以挣3万多元。”段立森一脸笑容。

  “2012年以前,牛粪处理可是难题。院子里臭烘烘的,村子里、河岸边、房屋前,只要是空地,都堆着牛粪。”段立森的语气很是无奈。尤其到了下雨天,粪水流得到处都是。“很多就流进了弥苴河,又顺河流入洱海。”段立森说。

  洱海流域奶牛养殖历史上百年,目前洱海流域村民养殖奶牛10万头左右。专家估算,奶牛、猪等畜禽每年产生粪便约250万吨,除还田、自然风干外,大部分都无法处理,成为洱海面源污染中占比较大的一项来源。

  洱海位于大理州中部地区,湖面面积25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28亿方左右,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和大理人民的“母亲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洱海流域污染负荷也快速增加,“大水大肥”的农业生产模式沉淀的大量氮磷难消除,成为最大的污染源。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两次大面积暴发蓝藻。特别是2003年7月至9月,洱海湖水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最低,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地表水IV类。

  洱海流域养殖奶牛众多,牛粪等禽畜粪便在洱海面源污染中占比较大的问题一直令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忧虑:大量的牛粪堆在入湖的河道边上、路边、田边、房屋前、田地里,一下雨便冲刷入河入湖,令人十分头疼。

  “2009年前后,畜禽粪便、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三大块面源污染占洱海入湖污染总负荷的70%以上。”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欣泽介绍,“畜禽粪便污染在洱海的三大面源污染中又占到了四成,而牛粪又是其中的大头。”

  段彪说,这些牛粪还田一部分外,大部分无法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简直无计可施,成为洱海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点粪成金”,牛粪成宝

  段立森等村民卖到收集站的牛粪最后去哪了?这是个点粪成“金”的故事,也是个变废为宝的机制。

  来自大理州巍山县大山里的钟顺和,大学毕业后当过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办过企业、开过土特产专卖店,打拼中沉沉浮浮,但有个习惯一直坚持着:到洱海边走走,看看洱海。洱海情结一直深入钟顺和的心里:一湖清水可不能被污染了。

  2001年,钟顺和开始接触并办厂生产化肥,但是了解了化肥带来的问题和洱海面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后,他忧从中来。“我小时候,家里种地用的是牲畜农家肥。一锄头下去,泥土里蠕动着蚯蚓;现在种地用化肥,这个场景看不到了。”化肥的过量使用还让洱海流域农田出现有机质减少,土壤酸化等问题,同时化肥随农田径流进入洱海造成污染。这令钟顺和很揪心。

  能否既不断加大有机肥的使用,又能把牛粪进行处理,为保护洱海出一把力?面对碧波荡漾的洱海,他开始了企业经营的新方向。“洱海流域的大理市、洱源县有11万头左右的奶牛,产生的大量粪便能保证原料来源,这是我下决心开拓生态有机肥市场的重要原因。当然,为减少洱海的面源污染出点力也义不容辞。”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条生态有机肥生产线2012年投产,在做了10多年化肥生意后,公司董事长钟顺和决定要生产生态有机肥。据介绍,去年公司分布在大理市和洱源县的16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共收集牛粪约18万吨,极大地解决了过去牛粪乱堆乱放的问题。段立森等人送牛粪的上关牛粪收集站就是其中的一座。

  装着四五桶牛粪的拖拉机排队等着过秤,工作人员为农户登记着数量,而小山似的牛粪堆在站内的存放区。这是日前记者在上关牛粪收集站看到的景象。收集站负责人介绍,这个站辐射周围700多户养牛户,每天可收集牛粪200吨。

  段立森一天要来此地“卖”两次牛粪,一天家里收集的900公斤的牛粪可卖80元左右。像段立森一样众多的养牛户收集交售的牛粪,进入收集站后会进行简单的除臭和干燥处理,在太阳能光热大棚里存放一周左右,再由专用车辆运送到有机肥加工厂,开始了点粪成金的历程。

  大量经过初加工的牛粪进入混合配料区,加入发酵菌种等配料,堆成垛进行初次发酵,然后不断翻搅,发酵持续约一个月,这是牛粪处理的第一个车间;接着运入第二个车间进行二次发酵,根据温度情况翻垛,又持续约一个月;随后在陈化车间陈化,使肥料中的物料和营养物质更稳定,需约20天;上生产线前,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向肥料中添加不同功能菌种;又经过投料、破碎、筛分后上生产线,最后装袋。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码垛机器人快速地挥舞着机械臂,40公斤一袋的生态有机肥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来自芒市、重庆等地的大货车正在厂区内装货,准备将生态有机肥发往各地。

  据介绍,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共生产各类生态有机肥约16万吨,其中包括有机肥、液体肥、发酵肥、专用肥等。为保证生产出的生态有机肥料达到增产、增收、高效、绿色、生态、环保的要求,公司与云南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研发的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的生物菌发酵的核心技术等获得国家自主创新发明专利。

  钟顺和说,我们研发出了其它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种发明专利60余个,通过专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制定的仅企业标准就近80个。

  “生态有机肥与化肥相比,养分更全面,肥效更持久;同时有利于提升土壤的肥力,氮、磷不容易流失,既有利于农作物的提质增效,又减少了面源污染。”大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吉鹏说。

  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洱海治理工作十分繁重,面临的挑战也较大。

  面对严峻形势,近年当地采取取消网箱养鱼和机动渔船,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等举措,实施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等举措,全力推进依法、工程、科学、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四治一网”工作,有效改善了洱海水生态环境。

  保护洱海离不开各方努力。2014年起,大理市以招投标的形式,采购1万吨商品精制有机肥,以中标价格为准,按80%政府补贴,20%农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自己负责的形式推广生态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

  “每吨960元的生态有机肥,我自己只需要出192元就可以用了,现在我种菜的200亩地用生态有机肥。”大理市大理镇才村十七组村民小组长李银军说,“施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品质高,价格也更好。”

  2015年,大理市加大了促进洱海流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的力度,将收集处理畜禽粪便的补助标准由每吨20元提高至每吨40元。“企业也更有干劲,老百姓也能实实在在的获得好处,洱海的面源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治理,牛粪变成有机肥,这的确一举多得。”钟顺和说,随着农户生产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农户的牛粪得到处理,又能卖钱;企业有了原料,生产有机肥变废为宝;政府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并给予补贴。可谓实现一举多得。”段彪说,目前,牛粪乱堆乱放现象解决了,也大大削减了洱海污染负荷,洱海的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除了整治畜禽粪便污染外,大理州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在2565平方公里洱海流域实施“七大行动”,整个“十三五”期间,用于洱海保护和流域生态修复的资金将超过200亿元,力度空前。大理州委常委、大理市委书记孔贵华说,保护治理经历了“一湖之治”、“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过程。

  经过多年综合整治,洱海治理已经初显成效。2016年5个月均保持Ⅱ类水质,7个月为Ⅲ类水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才可能有金山银山。”孔贵华介绍,近年来,洱海流域一直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将洱海保护放在第一位。“保住了苍山洱海就保住了大理发展的根基。”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洱海之畔,水鸟在洱海边的湿地周围戏水、觅食,一座座建筑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与郁郁葱葱的苍山、碧波荡漾的湖水相映成趣。“洱海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也要从每一个环节着手,不能有一点放松。”孔贵华说。

  以前垃圾、牛粪随意堆放,很乱很脏,又污染洱海的景象在钟顺和、段立森等人心目中已成为历史,他们和当地居民及来自各地的大批游客们一道享受着这面湖水,享受着这片绿水青山。

  现在,点粪成“金”的故事仍在苍山洱海间继续上演。(记者 王长山、庞明广、丁怡全、杨牧源)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朝华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33011206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