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华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历史性工程 历史性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3周年实地探访记

2017年02月19日 11:13:09 来源: 新华社

 

  “3个铺子一年能挣个五六十万,北京流水大,但利润没这多。我就在这干了。”河北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一层入门不远处,商户施安凯快人快语,曾在北京经营七八年的他已经在这里安心经营了一段时间。

  过去近3年,北京坚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痛下决心做大的外科手术。

  ——首先是入口关。北京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到2016年年底,全市不予办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64万件。

  “如果允许这1.64万件登记,按一定比例测算,北京会增长好几十万人口!”王海臣说。

  ——其次是疏解关。2016年,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累计达1341家;

  2016年,北京市属高校和普通中专招生规模压缩至9.8万人,比2013年减少6.5%;北京邮电大学、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迄今累计向五环以外的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

  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3.27%、27.44%、20.09%,金融、文化、科技服务类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增长22.82%、29.53%、24.1%。

  “‘三升三降’,表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王海臣表示,首都发展思路正在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变。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服务经济特征进一步凸显,与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接近。2016年1至11月,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11917.7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

  ——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增量同比减少16.5万人。常住人口增量、增速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迄今通州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全面施工,部分建筑实现结构封顶。北京市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有望2017年年底率先启动搬迁……

  伴随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近两年北京对津冀两地投资呈现“井喷”态势:2015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额为1642亿元,是2014年的3.5倍;2016年,第一个数字已超2000亿元,其中投向天津899亿元,投向河北1140亿元……

  “要知道,北京2016年对天津、河北的投资额度同比分别增长26%和100%!”王海臣说,“北京的收入是不是受损了?没有!北京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发展,在拉动经济。”

  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既为提高北京发展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的空间布局正在形成……

  沧州市发改委专门有一个签约的地方,一周至少两次签约。2016年,大大小小签了300多个项目。

  “过去北京、天津也有不愿意沾穷亲戚的心理。”回忆起3年的协同发展历程,沧州市发改委分管协同发展工作的副调研员兰丕禄感慨万千,“现在不一样了,有时候咱不找他,他也在找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049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