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玉米村”里的“结构调整”议事会

2017年02月17日 16:15:2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2月17日电(记者杨喆)正月还没出,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副乡长赵士兴就坐不住了,他准备到荣生村开个现场会。

  “今年的玉米生产形势不乐观,要跟大伙儿商量下结构调整怎么整,你掌握信息多,也给咱出出主意!”在去往村里的路上,赵士兴拽着记者的袖子要“点子”。

  荣生村是远近闻名的“玉米村”,去年1.7万亩耕地中有近1.4万亩种玉米。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的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成为一些玉米主产区的“头等大事”,荣生村也不例外。

  现场会让荣生村农民刘志波的家里热闹起来,到场的村民、村干部一共有50多人。

  “来这就是跟大家聊聊,今年春耕生产有啥思路,看看大伙儿有啥困难。”赵士兴开门见山抛出话题,“大家有没有啥想法?”

  屋里的村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吱声。

  “现在看种‘大苞米’是肯定不行了。”赵士兴决定先“放炮”,“随着玉米市场放开、价格下跌,咱再像过去那样粗放地、大帮哄地种玉米,肯定吃亏!”

  “不种苞米,那种啥呀?”屋里有人接过话茬。

  “选择很多啊,比如种瓜菜,像孙树学,50亩保守赚30万。”赵士兴举例说。孙树学是荣生村有名的瓜菜种植大户,2016年种植瓜菜收入达到30万元左右。

  “种豆角也成。”听到瓜菜,荣生村支书吴俊国来了兴致,“我知道附近村有人种豆角,走订单模式,种子和架条由工厂提供,豆角还能保回收。”

  现场有人点了点头,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种高粱也行。”村民曹国臣说,高粱投资少,产量也可以,自己今年考虑种一些。

  “种高粱是个好想法。”赵士兴说,现在乡里有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有保底价收购,还有技术指导,村民只管种就可以。

  思路渐渐打开,气氛也更加热烈。“此外,还想看看大家合作化的意愿。”赵士兴趁热打铁,提出了另一项议题,“现在看粗放种植不行了,集中才是趋势。”

  赵士兴掰着手指说起合作化种植的好处:大面积种植,可以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大机械作业,不仅效率更高,而且产量有保证;发展壮大后还可以提升议价能力,减少中间商的挤压……

  “合作化种1000亩苞米的话,一亩地种子能省15块,肥能省20块。”村民李广维插话说。

  “合作化是行,但我们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流转土地啊。”种粮大户王连成犯了难。

  “要是有担保呢?”赵士兴说,可以由村里或乡里出面,给想牵头组织合作社的大户担保,大户不必用现金流转村民土地,可以等秋收后再结算。

  听到赵士兴这样说,有的村民开始低头盘算起来。

  村民郭明说,今年确实要调整调整思路,不能“死守”玉米了;村民王国平拉着赵士兴说,自己想搞个合作社……

  “今年虽然有困难,但只要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这厚实的黑土地亏不了咱!”议事会的最后,赵士兴不忘对大伙儿鼓劲。

  “你们干部也得多伸手,不能当甩手掌柜,没事多过来帮帮咱。”屋外的小院里,乡亲们一再叮嘱。赵士兴拉着记者,决定“趁热乎”再走一个村。

【纠错】 [责任编辑: 施歌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29483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