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们写不出好的古诗了,但至少还能消费
2017-02-10 01:12:17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京报插画/孙嘉潞

叱咤丰云

如果诗歌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什么不好呢?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据央视数据显示,该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这样的节目,能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是一个好事情。相比于几家卫视请明星玩游戏的真人秀,背诵古诗词可谓是真人秀中的一股清流了。距离胡适提倡新诗的新文化运动刚好一百年时间,中国人突然又爱上古诗词,实在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事。

有不少朋友对这档节目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古典诗词是高雅的、精英的,是不适合大众化的,这样背诵和宣传并不合适。还有人认为,这种节目的火爆,恰恰说明中国诗词文化已经堕落不堪:所谓才子才女,都只会背诵而已,他们不懂平仄,更写不出来好诗。

这样的说法当然有点道理。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诗是语言刀尖上的舞蹈,是文学各体裁的王者。诗人这一称谓,一度高冷又让人崇拜。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中文系男生,在校园中能找最漂亮的女朋友。但是自90年代以来,社会日益趋向现实,诗人遭到冷遇,甚至提这个词会显得很尴尬。

诗坛一度面临这样的窘境:新文化运动宣告了古体诗的死亡,100年过去,现代诗(白话诗)还没有完全征服普通大众,甚至现代诗也有玩不下去的感觉。90年代的先锋诗歌实验,代表着白话诗在技艺上的巅峰,但是不要说普通大众,大多数中文系本科生也读不懂了,诗歌成为彻底小众的文学。

局面在最近几年有所改观,智能手机时代,在技术上让写诗变得容易。仿佛一夜之间,出现了很多诗歌公众号——即使是营销号,也会把排版搞得和诗歌一样。“诗,就是断行的艺术”,这是对白话诗最大的嘲讽,但是却也证明,诗歌不再是少数精英把持的游戏。

因此,不要把普通人对诗歌的热情,与真正的诗人在技巧与语言上的探索混为一谈。手机互联网时代,诗重新走进大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消费行为。在手机上听配乐的诗,在朋友圈敲下几行语无伦次的感想,确实不高雅,但是也并没玷污诗歌的光荣。

在听到崔健的声音之前,我读他的歌词,那时我以为他是和北岛一样出色的诗人呢。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古代,在《诗经》或者更早的时代,在还没有诗学的时代,诗歌与劳动人民贴得很近。即使是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宋词,很多在宋代也是边喝酒边吟唱,远没有今天人们所想的那样高冷。如果诗歌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什么不好呢?

《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追捧,背后就是中国人对诗歌的需求。在任何时代,被历史挑选后的精致的汉语,都会唤醒中国人共同体的意识。中国人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古诗了,但是至少还可以消费古诗。

如果有更多人读古诗(不必到电视上),对现代汉语是有益的,我们的语言正在粗鄙化,正需要这样的回调。其实,放在整个诗歌史的长河中,百年新诗史,只是其中短暂的片段。如果中国人的古诗词素养再高一些,即使对白话诗的写作,也是有益的。

□张丰(媒体人)

+1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新闻评论
    长沙石燕湖上演水上舞龙迎元宵
    长沙石燕湖上演水上舞龙迎元宵
    武汉大学早樱绽放
    武汉大学早樱绽放
    雨雪大风“联手” 湖北长阳现奇特冰挂
    雨雪大风“联手” 湖北长阳现奇特冰挂
    郑州一高校清理数千辆废旧自行车
    郑州一高校清理数千辆废旧自行车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473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