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奔向文化小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调查
2017-02-05 11:11:32 来源: 半月谈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月13日,南京汽车客运南站“书香角” 孙参摄

  中篇:部分供给端仍存短板

  半月谈专题调研小分队

  尽管不少地方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改革探索,但一些地方同样面临诸多难题和问题,亟待从供给侧持续改革创新。

  精品不足

  一些文化产品需加强价值观引导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基层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仍较短缺,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仍停留在简单娱乐层面。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科负责人袁玉明说,一些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单一明显,花灯小戏广场舞居多,一些地方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唱唱跳跳,搞活动就是喊一喊、凑一凑,送文化下乡的内容存在雷同、低质的现象。

  因为从事文化工作,袁玉明走过不少地方,他说,农村都会建文化活动广场,依托这个场所搞一些活动,但一些地方缺乏新型方式去介入服务,内容也较陈旧。比如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一些地方放的都是老片子,造成有时候放电影的人比看电影的人还多。

  好的文化精品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价值观多元,更需要优秀文艺作品来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专家表示,应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使其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还需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文艺创作,丰富创作手段,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核心竞争力。

  依靠采购

  部分走不了市场的文化产品“下乡”

  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更值得警惕的是,利益作祟导致一些难以走市场的和传播效果不佳的文化产品“下乡”。业内人士指出,仔细分析一些农家书屋的书籍,会发现不少都是当地出版企业的库存书。数字电影放映的影片中,一些也是无缘商业院线的小成本电影。专家表示,不是说小成本电影就一定不受欢迎,但下乡的电影中,存在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

  半月谈记者查看了江苏省某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放映场次表》,2016年从5月至9月该镇共放映36部电影。其中除了2013年上映的两部片子,其余的都是上不了院线播映的影片。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应该让“下乡”的影片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热点也是基层百姓所关注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说,要防止那些群众不爱看的影片、没有市场的影片依靠采购生存了下来。一些文化产品不能养成扶持依赖,而不重视实际传播效果。

  江苏省镇江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薛玉龙认为,信息化时代,城乡二元结构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基层老百姓对于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与城市居民并没有太大区别,越是农村和城镇郊区,越渴望能够跟上城市的脚步。

  配置错位

  少数“送文化”可能带来浪费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一些省份已经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需根据社会结构变化进行调整,避免形成资源配置错位和城乡差距的情况,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均等化赶不上社会结构变化”的情况。

  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广河县分公司总经理马小平介绍,2013年他们为农民工送温暖,选择在城市周边和城乡接合部放电影,没想到此举受到热烈欢迎,除了下雨,几乎天天都要放电影,一年放了200多场。“外出打工的人没什么娱乐,文化生活非常单调,需要特别关心。”

  专家表示,部分地区的需求主体青壮年已转移到城市,有的举家搬迁到城郊居住,甚至整个村都转移出去。一些农民工大量聚集的社区、城乡接合部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不足,成为“真空地带”,在这些地区,资源配置需要重新定位。文化资源配置错位,少数“送文化”就可能带来浪费。

  专家认为,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防止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也要防止人员流动带来新的不平衡。

  缺人缺钱

  局部文化供给仍存掣肘

  在一些地方,尽管硬件配备齐全,但由于人手不足、资金短缺问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无法高效开展。

  “我一外出办事,文化站就得锁起来,说是免费开放,但没人在,老百姓连门都进不了。”在重庆三峡库区一基层文化站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虽然该文化站是全国一级文化站,但实际开展工作却很困难。

  该文化站站长告诉半月谈记者,文化站硬件设施完备,两百多平方米的文化站配有电脑、图书资料、健身器材、乐器和文体用品,对居民也是免费开放。但现在问题在于专人不专用,文化站最早有5个编制,如今真正上班的就自己一个人,其他同事不是借调到乡镇和县里,就是考入其他部门,平时自己还有驻村任务,一旦去驻村就是几天甚至一周,文化方面的本职工作反而顾不过来。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俞祖彬说,现在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有客观因素制约:一方面,基本上一个社区就只有一个文化专干;另一方面,现在基层的文化队伍管理也存在不足,一些文化活动和场所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

  “文化站资金的保障问题也是一大难题,上面说要开展一些民俗文化展演和非遗传承,但吃饭赶车都要自己掏腰包,组织大家搞活动也有费用和开销。”三峡库区一基层文化站站长说。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2017年1月12日说,要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把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短板补齐;公共文化设施既要建好还要用好,不能开张的时候热热闹闹、运营的时候冷冷清清,要唤醒“沉睡”状态的公共文化设施,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2016年5月17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大高庄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表演舞蹈

  下篇:公共文化大餐从让群众“点菜”开始

  半月谈专题调研小分队

  专家表示,群众文化生活“奔小康”,需要以质量和内容为基准,以更新和多元为目标,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从让群众“点菜”开始。

  不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只是挂在墙上

  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将实现从可多可少、可急可缓的随机状态到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不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只是挂在墙上,而是要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要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贯彻落实,督促各地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表示,“应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大水漫灌’‘计划配送’的供给方式,针对不同农村地区特点和不同农民群体实际需求,实行精准、有效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同时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上升为法定原则,这对于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雒树刚表示。

  “在贯彻实施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各级地方政府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担当的文化责任,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表示。

  雒树刚说,服务效能提高的关键在于公共文化服务思路的转变,要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但不是政府包办,只有让群众“点菜”,群众才能给公共文化服务“点赞”。

  政府购买服务,扶持文化人才

  文化的竞争其实主要是文化人才的竞争,文化人才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灵魂和支撑。只有在文化人才队伍上形成优势,才能在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上具有竞争力。

  专家建议,要发挥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我们对高质量文艺类人才的盘活还不够,社会也对这方面的人才缺乏了解。“高手在民间。”张颐武表示,“这方面我们首先要把握增量,利用好各路‘网红’和网络小说作家等等,他们是社会里新的文化力量。”

  张颐武认为,如今“网红”中不乏优秀的文艺人才,他们往往在中青年群体当中有着比一些知名艺术家更高的知名度,其背后往往蕴藏着价值非常高的IP(知识产权)资源。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鉴于基层文体人才缺乏、又无编制的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一批热爱文化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基层志愿者队伍势在必行。

  据了解,文化部自2016年起开展了“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每名志愿者能获得每年6000元的工作性补助。

  “政策规定文化志愿者需具备高中以上学历,而农村地区留守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一些活跃在一线的文化志愿者被挡在门外。”江西省新干县文化馆馆长邹永红认为,该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增强村级公共文化的内生发展动力,但在门槛设定上可酌情放宽。

  纳入政绩考核,倒逼官员重视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文化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仍处在自发、无序状态。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将文化发展指标纳入地方考核。

  在一些地方领导眼里,只有经济发展、安全稳定高于天,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却不是“必修课”。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地方文化工作往往跟随着“领导意志”走,有的地方“一把手”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这方面工作就有力,有的主要领导心思不在此,可能就不会太投入。

  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魏靖宇说,在重庆三峡库区一些地方,因为上面没有硬性制度的要求,有的地方重视文化事业,有的不是很重视。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一些地方已建立了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在江苏镇江市,当地全面强化工作督导与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价,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进一步规范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行为,确保各服务中心运行顺畅,文化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找准方向,明确改革着力点

  针对目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专家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杜绝低俗供给。既要警惕封建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又要防止自身成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虏,建立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为市场经营划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惩戒机制约束低俗供给。

  二是减少低端供给。减少低端供给首先应当通过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横纵联合,创新文化业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的大文化发展格局。

  三是清理僵尸供给。一方面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蓄动能。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

  四是盘活僵化供给。可以通过梳理、分类对僵化供给进行盘活,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一个大山里土生土长的农村汉子,有着一颗对音乐梦想不懈追求的心”,这是河南“油条哥”王晓明微博个人简介中的第一句话。或许千千万万的基层群众就和他一样,对文化始终有着不懈的追求,始终渴望着更大、更好的平台去享受、参与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要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创作中来,群众才是公共文化的根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过程或许漫长,而改革将如何围绕群众一步步展开,亦必将牵动着所有基层民众的心。

  专题调研采写:袁慧晶 蒋芳 蒋声雄 侯文坤 刘恩黎 周玮

  专题策划、编辑:原碧霞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新春古镇年味浓
    新春古镇年味浓
    正月里来闹新春
    正月里来闹新春
    2017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开幕
    2017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开幕
    合肥11岁男孩寒假帮爷爷奶奶当“环卫工”
    合肥11岁男孩寒假帮爷爷奶奶当“环卫工”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041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