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城市“歌圩”:平话山歌文化传承从乡村走向城市

2017年01月19日 20:07:54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月19日电(记者朱丽莉)新春将至,在南宁新秀公园,不少平话山歌爱好者每天前往新秀公园练习,但逢周日,从周边赶来观看的山歌爱好者汇集于此,里三层外三层将这里围成了一个大“歌圩”。

  平话是广西南宁市一种地方汉语方言,人们在千百年的交流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平话山歌文化。平话山歌有七言家、家信两种形式,被南宁平话人视为“文化食粮”。

  过去,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和九月初九,平话人会在村口、集市、田间地头等地即兴唱歌,歌唱生活、纪念丰收,人气极旺。如今,过去只在乡下出现的“歌圩”从农村走入城市,成为现代平话人的聚会缘由,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同时,乐此不疲地传承着近千年的平话文化。

  记者近日在新秀公园看到,中午刚过,听众们便搬来小板凳,围坐在舞台前,还有人席地而坐,等待“开唱”。下午2点,表演者“兵分多路”,在公园山坡上、水塘边、大树下……临时组成大小不一的十余个演唱团,无论演唱经典曲目还是即兴对歌,表演者都默契十足。

  舞台上,合作多年的“搭档”邓石照、吕妹二人,都已年近六旬,接连唱了几首平话情歌。他们对仗押韵的歌词,加上俏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逗乐全场。台下不少听众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今年78岁的甘月英,从小受叔伯等亲人的影响,热爱唱平话山歌,退休后便加入表演队伍。“平话很适合入歌,它流传多年,已经集结成精华了。”甘月英边说边从衣兜里拿出《优秀家词选集》,唱起平话山歌的名篇《家信·十想》:“一想去挖长江藕,落娇连,挖到黄河舅是连……十想日日中秋节,落娇连,天是团圆人团圆。”

  一场歌圩表扬基本要持续几个小时,五六十岁以上的市民、村民往往沉醉其中。这些山歌爱好者,大部分来自沙井、大沙田、坛洛、石埠等近处村落,但也有的从较远的马山、上林等县城赶来。

  南宁市西乡塘区文体局副局长蒋成刚介绍,目前南宁市仍有近300万人使用平话,但年轻一代能用平话交流的已不多见。“参加歌圩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山歌文化青黄不接的窘境已经很明显。”

  如今,平话人自发形成了的固定的城市“歌圩”,歌手们约定,每周日在公园演练半天,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组团盛大演出。近年来,歌手们和文化保护人士多次走进小学、社区等地,免费教唱平话山歌,力图让平话山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延续。

  “我们希望平话人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还期待能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一展平话山歌的魅力。”新秀公园平话歌圩负责人刘锦义说。

【纠错】 [责任编辑: 谷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034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