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围着大棚蔬菜过腊八
2017-01-10 10:51:23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分享至手机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以设施农业气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为重点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的腊八节格外早,1月5日。

按往常,沈阳农业大学的研二学生温永菁该回老家过腊八了,但今年的这天,她在位于天津宝坻区气象局的设施农业气象技术研发中心试验基地(简称宝坻基地)忙得晕头转向。

整个上午,她将样本植物分解、烘干后的器官挨个称重,标记好后放入牛皮袋。这些牛皮袋堆在地上,“淹没”她的膝盖。

温永菁正在将植株从烘干箱取出来。孙楠摄影

实际上,前一天温永菁就开始忙碌了,她选取了6株西红柿和6株黄瓜,将根、花、叶、茎、果分门别类地分解出来,对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翻开笔记,光黄瓜叶片就有68片,每片都详细标明了面积大小。

宝坻基地是以设施农业气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为重点的科研创新平台,基地内有着新型滑盖型日光温室,可完成较为精准的温光控制实验。基地和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研究温室小气候和室外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气象指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最后将通过模型,量化不同气象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和长势。

整个试验周期从种子种下去开始,一直持续到植株死亡,每3至4天需要测量一次植物高度,每15至20天进行一次取样试验。试验负责人、天津市气候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科科长李春说,为的就是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一粒种子能长成什么样”。

温永菁对分解、烘干后的植株进行称重。孙楠摄影

温永菁向记者演示如何测量叶面积,仪器上的数据会自动导入电脑中

她的电脑中记录了68片黄瓜叶片的叶面积以及其他各类数据。孙楠摄影

天津市设施农业达到55万亩,城市大棚蔬菜自给率已超过100%,甚至可以部分向外出口,这在城郊农业中是不多见的。如何为设施农业提供更科学的气象服务是天津市气象局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学生就能为这个宏大的民生工程出一份力,温永菁心理美滋滋的。

她买了1月24日回老家沈阳的票,时间是精心计划好的,根据植物的生长期,年前的最后一次试验正好在24日之前。试验和过年两不耽误。

大棚小气象站开展智能化气象服务

同样是腊八这天,宝坻区海滨街道圣人庄村的黄瓜种植大户胡建存,相对轻松。他开着面包车到宝坻基地查看黄瓜长势,告诉温永菁何时打药,何时开补光灯。

胡建存是圣人庄村有名的种植能手,也是宝坻基地特聘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18年前他就开始大棚种植,现有两个长130米的日光温室。

这种中国北方特有的温室很实用,3米厚的土墙以及半下沉式的大棚设计,使保温效果非同一般。18年前,这种冷棚价值就达1万元,如今也需要七八万元才能建成。依靠这两个大棚,胡建存的黄瓜每年产量约四五万斤,他还见缝插针地种着西红柿和羊角脆。

胡建存在温室大棚中查看西红柿长势,连续的雾霾让他头疼。孙楠摄影

天津市气象局从2007年开始和胡建存合作,他们在大棚里建起了小气象站,一是探索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为农民开展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二是检验宝坻基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实际种植。农业气象专家称赞,像胡家这么大的棚,且环境数据一直优良的,几乎少有。

这几天,胡建存大棚里种的西红柿长得已经齐腰高,一些藤蔓已经坐了果。深冬季节,他一点也不担心温度,但雾霾天缺少日照着实让他头疼。

按理说,这几天他应该和老伴儿花上一两天,把西红柿植株上不好的藤蔓掰掉,以便养分和氧气供应充足,让果实更好地生长。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一步。但雾霾天缺少日照,掰掉藤蔓留下的“伤口”不容易愈合,会使植株得病。

前一天,胡建存在大棚里守了几个小时。他打开日光灯试图补充一些光照。但这些灯的光谱并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不能解决太多问题,况且“电线都是自己布设的,不正规,必须时刻有人看着,免得着火”。他索性就放下农活,去宝坻基地帮了帮忙。

气象农业合力使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设施农业比大田农业更可控环境因子。比如在收到大风预警后,胡建存加固大棚;收到降温预警后,他会放下卷帘保温;知道连阴天后,他会想办法补充光照。

但实际困难有两点,一是究竟降温几度,需要放下卷帘?在雾霾天有散射光的情况下需要开灯补光多久经济效益最优?农民大多凭经验,少有科学依据。二是即便农民能够获得这样的服务,也缺少相应的防护设备。

胡建存的温室大棚长达130米,3米厚的土墙以及半下沉式设计使得保温效果很好。孙楠摄影

这些就是天津市气象和农业部门努力的方向。

腊八这天,天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李海燕没有闲着。通过相关项目,她向天津的一些科技示范户发放了500展高压钠灯用于补充光照。

500展灯能解一些农户的燃眉之急,但对整个天津设施农业来说,杯水车薪。这也折射出设施农业发展的难题。原先引进的寿光蔬菜种植经验已经不适应当地发展,造成产能过剩,菜价波动,农民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热情便不高,加上资本进入相对缓慢,高端设施农业很少。

李海燕认为,精准化地找到设施农业和气象因子之间的规律,研发适合的设备进行调控,最终能使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有助于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天津市气象局看到这一契机,几年来一直在和蔬菜技术推广站深入合作。自中国气象局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交流与推广任务放在天津以来,天津设施农业气象技术研发中心应运而生,宝坻、武清试验基地以及辐射全市的技术推广中心相继建立,实现了科研-业务-技术推广业务链条。

李春说,除了科学试验,他们还在推广“天津农气”的微信和APP,用户可以上传苗情和灾情信息,后台基于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大数据开展产量预估和生产决策服务。

目前,天津气象部门还参与了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技术体系研究到惠及农民还有很长的路,但农业和气象部门始终走在路上。”李海燕说。

+1
【纠错】责任编辑: 华政
新闻评论
    “国之栋梁”:盘点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国之栋梁”:盘点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科研人员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对祁连山青海侧开展野生动物调查
    科研人员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对祁连山青海侧开展野生动物调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雪域草原赛骆驼
    雪域草原赛骆驼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43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