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流水线”:输入民声,化解民忧,收获民心——从黄土高原到云贵高原的基层党建见闻之三

2017年01月05日 16:35:4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民情流水线”:输入民声,化解民忧,收获民心——从黄土高原到云贵高原的基层党建见闻之三

  新华社记者令伟家、陈晨、李平、莫华英

  “流水线”本是经济术语,原料进去,产品出来。而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的“民情流水线”,却是条实实在在的“民心凝聚线”:输入的是民声,化解的是民忧,收获的是民心。

  番茄炒肉、清炒土豆丝、一份米饭、一碗汤,这是88岁的独居老人牛月芳2016年12月5日的午餐菜单。中午和晚上每天两顿的免费“爱心餐”,由专门的助老员递送,老人已经吃了10年。

  在西湖街道,还有32位独居老人,和牛月芳一样,享受着街道每天提供的两顿免费餐饮。

  给独居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两餐,是西湖街道“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子品牌——“夕阳乐餐桌”的服务项目。

  “民情流水线”始创于2004年。说起创建缘由,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先喜快人快语:这里是兰州南大门,流动人口多、辖区单位多、外来商户多,居民需求琐碎、繁杂又具体。过去群众办个事,进这个门出那个门,这边章子盖好了,那边证明又落下了,不是这儿卡壳,就是那儿梗阻,一件小事经常来回折腾好几趟。

  群众的需求,催生了“民情流水线”。“我们借鉴工厂流水线模式,把收集到的民需、民忧,设置成受理、办理、反馈、监督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服务闭环。”郑先喜说,在这条流水线上,前一环推后一环、后一环逼前一环,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亮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谁都不能怠慢,谁都不敢推诿。

  走进西湖街道政务大厅,“民情流水线”图格外醒目:民情受理、限期办结、公示反馈、限期监督,每一环由谁负责、如何操作,一目了然。

  记者随机点开了一条:2016年12月3日晚,梁家庄雅筑小区魏女士来电反映家中停暖;12月5日10时14分,街道干部李扬登记“物业公司已与魏女士取得联系,家中已供暖”;12月5日14时16分,七里河区干部岳彩芸登记“事主反馈‘基本满意’”。

  其实,流水线到这一步,仅仅开了个头。“民情流水线”运行一段时间后,民情电话少了,流水线来料不足、“吃”不饱。

  是群众的问题都解决完了吗?除了停水停电这些“浅民情”,群众还有没有更深需求?带着这些问题,街道干部开始进楼入户、走访调研,发掘搜集群众心底的“深民情”。

  细细梳理之下,被掩盖的“深民情”渐次显露:社区老人占15.3%,一些独居老人吃不上饭;双职工家庭多,孩子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没人管;退休老人精神生活缺乏,“拉传销”“广场舞”扰民严重……

  “深民情”一点点挖掘,“流水线”不间断“扩容”:针对独居老人的“夕阳乐餐桌”建起了,针对双职工家庭的“四点半工程”开张了,针对老年人文化生活的“社团孵化器”运行了……

  从2004年搭建骨架起,经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民情流水线”不断补充完善,已从最初设立民情信箱、发放“民情连心卡”的“浅民情”收集,转变为开通民情热线、创建“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的全天候立体化“深民情”挖掘。

  解决“深民情”,赢得真民心。“‘深民情’往往隐藏在群众日常的柴米油盐之下,干部容易习以为常、视而不见。”郑先喜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发现问题。”

  像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本来政府不能缺位,但过去群众自力更生自己解决,久而久之,政府也忘了这是自己的职责。郑先喜说,“不深入群众,你就发现不了这些‘深民情’。建立服务型政府,就要及时补上过去的缺位。”

  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排民难、聚民心,作为“深民情”的发现者、化解者,“民情流水线”既是西湖街道平安和谐的粘合剂,又是社会治安稳定的减压阀:连续多年犯罪率明显下降,民情满意度一直在85%以上。“到外地开会,别人一听我是西湖街道的,都竖起大拇指,都知道‘民情流水线’,特有自豪感!”

  不过,最让老郑自豪的,还是他和群众杠杠的关系:“我当了12年街道干部,区内21378户居民,谁家的门朝哪边开,谁家的墙上有个洞,我闭着眼睛都能说清楚。做好群众工作,我有这个底气!”(参与采访:王博)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 张新华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1112025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