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彬:打赢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三场“战役”

2016年03月13日 10:05:51 来源: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接受新华网记者的专访。新华网 陈杰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鲍晓菁)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贫困人口。

    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素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何让老区人民迈向富裕、老区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来谈一谈老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役”。    

    新华网:众所周知,革命老区六安一直是贫困地区,经过“十二五”的建设,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市长能否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六安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有哪些?

    毕小彬:六安历史悠久,是著名的红色老区,其生态资源和物产丰富,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有30万儿女英勇捐躯;大别山脉3/4面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7%;

    六安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我们正在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快捷交通网络: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已建和在建的沪陕、沪蓉、济广、合淮阜、合界和济祁6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伴随着动车、高铁的迅速发展,六安进入合肥1小时经济圈、武汉和南京2小时经济圈、北京和上海4小时经济圈,其地理位置优势凸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安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我们面临着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三大异常艰巨任务。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保护老区的青山绿水,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着力打好老区“振兴发展持久战、扶贫脱贫攻坚战、生态环境保卫战”三场战役,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新路。

    新华网:您为什么提出这三场“战役”?而且首提“振兴发展持久战”?

    毕小彬:这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我们首先提“振兴发展持久战”,是因为这是为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提供坚实基础。战,“十二五”以来,我们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市的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143亿元,年均增长9.2%。财政收入迈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6.9%。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46.7亿元增至429亿元,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84.7亿元增至562.6亿元,年均增长14.2%。这些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而且也是老百姓的直观感受——过去很多人都去江苏、浙江、上海打工,现在返乡工作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    

    新华网:“扶贫脱贫我们都比较容易理解,您称之为“攻坚战”是因为六安的扶贫任务格外艰巨吗?目前扶贫的成果怎么样?

    毕小彬:六安是安徽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提出的是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就是想让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老区发展最怕的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上去了,教育、医疗、社保水平却依然较低,不是真正的脱贫;发展加快了,但生态破坏了,摘下了“穷帽子”,却戴上了“黑帽子”,同样不是真正的脱贫。

    “十二五”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全面摸清、全部覆盖、全体动员、全速推进、全程问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8.6万人降至2015年底的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0%降至2015年底的9%。    

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接受新华网记者的专访。新华网 陈杰摄

    新华网“生态环境”越来越被重视,作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老区,保护环境又有怎样的意义?

    毕小彬:六安生态环保优良,是全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华东生态屏障区。比如金寨县的天堂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被称之为“绿肺”。所以我们六安的生态功能非常重要。

    我们提生态环境保卫战,为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更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提出“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总战略,统筹、引领未来的六安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共同提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六安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新华网:咱们在这三场“战役”中有哪些具体的战略部署?

    毕小彬:振兴发展上,我们主要是提出绿色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全力以赴扩总量、调结构、提质量,不遗余力打基础、补短板、促平衡,主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扶贫方面,我们主要是突出精准扶贫,切实提升扶贫针对性。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用发展产业带动扶贫,特别还提出“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扶智立本,提高贫困群众能力素质,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资源整合起来,凝聚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生态环保方面,我们着力构建绿色制度体系、布局体系、保护体系、经济体系和人居体系。具体来说,就是编制了一整套规划和“六安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别山区(淠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等;统筹考虑全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布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三类主体功能区,控制工业建设空间,保证生活空间,确保农业生产空间,扩大生态空间,努力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采矿冶金及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绿色城乡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态家园。     

    新华网:这三大“战役”的“战果”如何?

    毕小彬:习总书记说,发展就是要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除了我在前面介绍过的六安经济发展的总体数字,六安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成就还有: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和环保部绿色GDP2.0试点市、工业化率由34.5%提高至38.5%。节能减排主要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六安建成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城镇、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238元、9074元,年均增长11.5%、14.1%。民生领域资金1188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参保率逐年递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贫困人口的脱贫节奏也越来越快。目前,全市已创建扶贫龙头企业45家,累计带动近30万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全市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助力8万人脱贫;霍山县入选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金寨、舒城入选第二批示范县;金寨县率先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到户的做法,在全国扶贫办主任培训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最让我们骄傲。我们大力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44.7%;加大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控力度,2015年市城区PM10累计平均浓度8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97天,优良率81.4%。“山青、水净、天蓝、气爽”的六安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和环保部绿色GDP2.0试点市,先后荣获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我们金寨县天堂寨打出的旅游宣传口号就是“逃离雾霾,就到天堂寨‘洗肺’吧!”    

    新华网:市长您对六安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还有什么展望?

    毕小彬: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议题。作为我们六安,这两项任务都非常重,而且都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好当前与未来、短期与长远、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努力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适度开发、减少贫困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留足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本,走出一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优化环境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 邱小敏]
01002002161000000000000001110569128795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