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用“六个导向”破解基层改革中的难点

2016年03月06日 13:39: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王翰林)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莱芜市委书记、莱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做客人民大会堂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两会访谈间,就基层地市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关键作用等话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改革”。您在发言中也提到,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否介绍下这方面情况?

    王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在“五大发展理念”中,改革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

    作为地市党委书记,在对改革的认识上,我认为要强化四个意识:一要强化看齐意识。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重大改革部署,确保思想统一、政令畅通。二要强化担当意识。从某种意义讲,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习总书记指出,党看干部主要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想不想改革、敢不敢改革、会不会改革,就是对各级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最现实的检验。三要强化短板意识。问题倒逼改革,改革破解难题。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在问题的深入研判中选准改革路径,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四要强化实干意识。既要自觉当改革“促进派”,又要主动当改革“实干家”,切实把推进改革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改革部署落细、落小、落实。

    在具体推进中,要克服四种错误思想倾向:一是克服“等”的思想。切实增强行动自觉,不能等上级部署、等领导要求、等外地经验,不能推一推转一转、甚至推了也不转,要善于做好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文章,积极主动地谋划和推进改革,做改革的“马前卒”。二是克服“怕”的思想。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不能怕触及自身利益,怕得罪既得利益者,怕因为工作失误而被追责,要强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切实担负起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责任。三是克服“慢”的思想。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加快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四是克服“虚”的思想。不能只把改革挂在嘴上,只唱高调不务实际,只打雷不下雨。要以“三严三实”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头,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争做改革的务实派、行动派。

    记者:习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您认为对地方党委政府来讲,如何落实好习总书记这一部署?

    王良:结合莱芜实际,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树立和强化了“六个导向”:一是质效导向。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谋划和推进改革,努力实现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聚焦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对准问题、查找短板、精准施策,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深化、倒逼改革和转型。三是市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是惠民导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推进改革的着眼点放在保障民生上,着力点放在依靠群众上,落脚点放在群众满意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五是公平导向。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思想,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凝聚共识合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六是勤俭导向。落实从严从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各项规定,推进改革举措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既要节俭、又要干事的原则,按照节俭清廉的要求办事。

    记者:您刚才讲得非常好,“六个导向”确实抓住了基层在改革推进中一些根本性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请问莱芜在这方面有哪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王良:经验谈不上,可以和广大网友们交流一下我们莱芜在推进改革中的具体探索。

    一是创新项目建设提升机制。建立新上项目准入制度,坚决杜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建立淘汰退出机制,通过产业规划、节能减排、考核奖惩等手段倒逼低效项目退出;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和企业集中;创新招商引资促进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去年全市新开工大项目245个,竣工投产153个,项目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8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0%、居山东省第1位。

    二是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试点,莱芜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整合优化雪野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板块;理顺泰钢工业园管理体制,解决政企职能权限不清等问题,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拓展了园区发展空间;发挥“中国生姜之乡”“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优势,组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扩大管辖范围,提升管理层级,赋予部分市级管理权限,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三是大力实施标准引领提升工程。把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和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深入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全市企业新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38项、省地方标准53项,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

    四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99%的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活的资产。以涉农资金整合带动“三农”投入增量提效,去年共整合省级涉农资金31项、市级涉农资金17项,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发展,资金总量是整合前的6倍以上。

    五是推进金融体制创新试点改革。深入推进企业股权化改制,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开展直接融资,两年时间上市挂牌企业从1家发展到22家。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莱商银行跨区域经营扩大到5省13市,农信社银行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组建城市发展集团,在棚户区改造、资源盘活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大力推进PPP项目融资,山财大莱芜校区项目、大汶河生态湿地项目成功列入山东省首批PPP重点推介项目。

    六是推进济莱协作同城发展。初步编制完成同城发展规划和济莱城际铁路预可研报告;济莱城际快客正式开通,两市公交卡实现“一卡通”;两市通讯取消长途费、漫游费,广播电视实现交叉落户;开辟户籍同城绿色通道,实现居民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建立创新企业科技人才研发基地,成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知识产权联盟、汽车零部件创新发展联盟,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移中心投入运行,济莱民营经济科技示范园加快建设,产业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记者:习总书记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您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莱芜市在改革惠民方面的做法?

    王良:我们坚持把惠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改革成效体现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

    一是在精准扶贫方面,把精准扶贫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制定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定好扶贫计划“一个纲”,编好扶贫手册“一本册”,画好扶贫地图“一套图”,建好扶贫在线关注“一个网”,签好脱贫攻坚“一份责任书”,用好跟踪反馈“一张回访表”。探索特色种养扶贫、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光伏扶贫、手工艺扶贫、生态扶贫、集体经济扶贫、土地流转扶贫、转移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如电子商务扶贫,雪野镇引导胡多罗村发挥种植、销售中草药的优势,注册成立中草药电商村官方网站,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中草药材销售,年实现交易额过亿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已全部完成脱贫任务。去年全市4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计划两年内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二是在医疗卫生方面,深入推进城市医院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特别在莱城区开展新农合框架下“200元包住院”制度试点,农村居民在镇卫生院住院,医疗保险基金补偿后超过200元的,患者个人只需支付200元,超出部分由区、镇财政承担。截至目前,共接收住院病人3578人,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466万元。

    三是在教育办学方面,大力实施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消控工程,坚持一手抓校舍、设施等硬件建设,一手抓师资、管理等软件建设,并采取市场化办法,将大班额消控工程与推进城镇化和新社区建设,解决好房地产去库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计划两年内解决好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

    四是在生态环保方面,深入推进环保网格化管理,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全天候、全过程环保监测监控。实施“四控两提一平台”工程,去年全市蓝天白云天数同比增加18天、改善率居全省第7位。探索建立“环保110”,建立环保、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24小时全天候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环保问题随时出警、随时打击。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开展“三大堆”集中清理,利用生态环保设备加大农村治污改厨改厕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五是在行政服务方面,积极承担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在工商质监领域实行大部门体制综合执法,组建市、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区级推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将城市管理、城乡规划、农业、林业、水利、商务流通等6个领域行政执法权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切实提高执法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四张清单、一个平台”政府权力运行体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压减到53项。

    六是在司法改革方面,积极推进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全面推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给予肯定。在镇(街道)设立派驻检察室,《检察日报》进行了专门报道,雪野检察室于凤霞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在公安机关设立“执法监督委员会”,研发执法办案监督管理系统,《人民日报内参》予以刊发。建立“德法并举、依法调解”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开展“让司法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司法”活动,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七是在党的建设方面,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积极推进普法、审计、服务、培训、保障、考核“六个全覆盖”,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如推进普法全覆盖,实施“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1067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实现了法律服务经常化。深化“千名干部下基层”行动,实现全市重点企业帮包全覆盖、省级精准扶贫村帮包全覆盖。在全市所有镇(街道)统一设置“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组织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进站开展工作,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

    记者:习总书记强调,要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莱芜市是如何推进改革举措落实的?

    王良:莱芜市围绕提高改革执行力,重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制定《莱芜市全面深化改革责任清单》,分别梳理、界定和明确各级各部门改革主体责任,确保改革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方案研究到位。围绕改革方案深入开展调研,建立全面深化改革专家库,对重大改革举措开展评审咨询、提供科学指导、强化跟踪评价,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过程督导到位。制定《莱芜市全面深化改革督导办法》,确保每季度对各区(功能区)和所有市直部门至少进行1次督导,督导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促进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四是考核奖惩到位。在山东率先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各部门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并占10%权重;去年又设立“改革创新奖”,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评选出“改革创新奖”46项,进行隆重表彰奖励。

[责任编辑: 王翰林]
0100200216100000000000000111600412877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