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新疆:在习总书记去过的村庄

2016年12月27日 13:34:05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在新疆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阿亚格曼干村这样的村庄,正奋斗在脱贫致富的征程上

  乡村是组成国家的细胞,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在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疆大地上,乡村社会也是这里的经济基础。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不顾路途遥远,专门来到祖国西北边陲的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他十分关心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与村民拉家常,察看住房、牛羊圈、果园、农机具等,鼓励村民们在党的惠民政策扶持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他还来到乡村小学,进教室上操场,了解学校双语教学情况,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双语,增进各民族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初冬时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这个总书记考察过的村庄,走进村委会、学校、合作社、村民家……采访中常听到村民们回忆起与总书记在一起的温暖时光,记者不仅目睹了阿亚格曼干村脱贫致富的新变化,更感受到了村民们日子一天好过一天的喜悦心情。

  和阿亚格曼干村一样,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村庄,正奋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新疆正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他们把包括喀什在内的南疆四地州、边境地区和特困山区,作为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把脱贫攻坚当成是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智力扶贫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把增强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作为主攻方向,让贫困户有“术”致富,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有盼头,让新疆远离贫困,绝不拖全国后腿。

  “我们没有忘记总书记的嘱托”

  新疆地域辽阔,北疆已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时,地处南疆的阿亚格曼干村仍然冬阳明亮温暖。

  走进村庄,宽阔干净的道路两旁,古朴的维吾尔民族特色花砖墙与富民安居房色调统一,整洁干净。村民们在一排排整齐的富民安居房墙上,画上了表达心愿的农民画:有节日大家一起跳麦西来甫(维吾尔族节日聚会时的娱乐活动)的,有发展庭院经济养牛养羊的,还有揭露批判极端思想的……安宁祥和的阿亚格曼干村呈现出生机勃勃、昂然向上的气象。

  村支书艾力江·买买提介绍说,去年夏天,村里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村里3公里主要干道铺上了沥青,还安装了路灯,村民们出行方便了;村里的土块房子大部分改造成了砖混结构的富民安居房,家家户户的新房通了天然气和下水管道,还安装了壁挂炉,村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洗澡取暖。

  他深情地回忆到,总书记当时嘱托村干部一定要切实解决村民的困难,让大家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现在两年半过去了,我们没有忘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村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

  来到村委会,爱国主义感恩教育基地一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里挂满了习总书记在阿亚格曼干村考察时的照片——总书记与村民们亲切交谈的、与村小学同学们在一起的……

  托克扎克镇镇长沙吾提江·托乎提对记者说:“‘滴滴汗水洒进庄稼里,庄稼用丰收来报偿你’。我们维吾尔族讲究感恩,为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去年初村里在村委会建了爱国主义感恩教育基地,十里八乡的人们常来这里参观。”

  记者了解到,村里还组织总书记视察时座谈合影的乡亲们和“四老人员”一起组成“草根”宣讲队,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教育启迪大家树立感恩意识。

  村民努尔麦麦提·吾吉拉着记者说个不停:以前的土路,坑坑洼洼,驴车过后,尘土飞扬,现在都铺上了柏油;以前喝的是涝坝水,常生肠道病,现在用上了自来水;以前赶巴扎(维吾尔语意即集市)满大街跑的都是毛驴车,现在农民开小汽车骑摩托车的越来越多了……“我们是南疆农村发展的亲历者,是南疆农村变化的见证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现在种地不交粮,上学不要钱,看病有医保,老了有补贴,我们现在享受的各种优惠有几十种呢!”

  吐尔逊·马木提是疏附县颇负名望的伊玛目(伊斯兰教宗教人士),他的新居有120平方米。他说,“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了5万元,自己只掏了4万元。”最令他高兴的是,天然气管道通到了家里。“没想到总书记在村里考察时我提的天然气入户的意见,现在变成了现实,真想请习总书记再来看看我的家啊。”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19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