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治霾防污 建立环保督察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2016年12月21日 14:19:30 来源: 央广网

  原标题:治霾防污 建立环保督察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这一轮空气重污染过程正迎来污染程度的最顶峰。全国达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共24个,启动了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响应措施,启动橙色以上预警措施的城市超过50个。雾霾扩散范围已经覆盖了14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涉及71个城市,近50条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闭。

  监测数据显示,全国8个城市出现AQI小时值,也就是PM2.5空气质量指数“爆表”情况,多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其中安阳、邯郸“爆表”超过20小时,石家庄“爆表”超10小时。

  环保部在紧急派出13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查后,又增派了3个督查组。

  根据最新预测结果,19到21日不利气象条件持续,污染物扩散条件极端不利,重污染天气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趋势。22日,随着冷空气南下,污染情况将逐步缓解。

  这一场霾,并不是突如其来。这次被预判为“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入境之前,在12月16日,就已经有40个城市发布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联防联控措施随即在各地启动:北京单双号限行、国I和国II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禁行;河北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和燃煤锅炉实施停产限产;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茶浴炉一律停用等。

  然而,为什么有了这么多预警预判、联防联控举措之后,我们依然感觉“霾,浓得化不开”?这场霾的背后有哪些是客观环境、气候因素,又有哪些是人为原因?治理环境问题,面临哪些实际困难,如何破解?

  关于这个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做出了点评。

  常纪文:这次的雾霾会持续5天时间,时间比较长,有一个新特点:雾霾原来以北京为核心,现在以省会城市和一些地级城市为中心,即现在的核心点越来越多了。客观因素除了天气外,主要和工业升级有关系,很多地方的工业仍然没有升级或者升级没有到位。其次和城市化快速扩展有关,很多地方仍然在“摊大饼”。此外,现在是取暖季节,北方城市广泛供暖消耗了大量煤炭,也排放了大量污染物质。

  对于这个问题,中央、地方的环境保护督查工作,既要督查工业,还得督查城市规划和扩张问题,单独针对工业做督查,估计解决不了雾霾问题。

  对于这一次重污染天气,几十个城市都做了预警。从目前来看,预警、联防联控在一些地方是管用的,像北京,和去年红色预警时的情况相比,现在的能见度有所提高,说明预警和联防联控体系还是有用的。

  预测明天可能会有风来,“等风来”解决雾霾已经成了很尴尬的现实状况。环境保护既要治标还得治本,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督查,既要督“标”,也得督“本”,而且要常态化,要经常回头看,不能督查组一来,环境保护情况就好了,督查组一走,环境保护又恢复原状。

  针对常态化的督查措施,我提以下5个方面的建议,升级督察。

  第一,既要督环保,也要督产业结构,督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督城市规划是不是适当落实,督环保监管能力是不是得到提升。

  第二,督查要经常回头看,而且规则要严格。譬如可不可以修改《刑法》,直接追究偷排与数据作假行为的刑事责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的监管部门上班时间都是8小时,这期间很多企业都守法,等环保部门、其他监管部门一下班,偷排现象就比较多,这种情况如何解决,要有对策。

  第三,各个地方要制定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升级战略,包括多规定合一,城市增长边界如何控制,如何让城市卫生产业化,缓解人口压力,缓解大中城市、核心城市、城区的压力。还要制定工业升级战略,从点、面上为解决雾霾打下持续的、坚实的基础。

  第四,大中城市目前是雾霾形成的核心区域,要大力推广城乡一体化,增加中小城市的产业与人才吸引力,减少大城市、一些中等城市相应的吸引力,让资源均等化,减少大中城市的环境负荷。

  最后,要加强流量管理、督查。可以在夏天和秋天等天气好的时候多生产一点,到了冬天和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工业生产可以少一点,多安排一些检修,这样一来,既可以完成整年生产任务,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保证了社会的环保效益。流量管理把环保与企业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年巍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1112016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