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做好一份“良心事业”--江西新干县乡村教师管旺逊40年坚守深山

2016年11月28日 16:43:5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网南昌11月28日新媒体专电 题:做好一份“良心事业”——江西新干县乡村教师管旺逊40年坚守深山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秦宏

  40多年前,他为上学吃尽苦头。为让大山里的孩子就近读书,他毕业后回家做了一名山村老师。

  40多年后,他毅然把去中心小学的机会让给其他人,选择继续坚守在大山中的教学点。

  他既是“全能老师”、学生的“保姆”,又是当地乡风的影响者,他说他在坚持着一份“良心的事业”。他就是坚守江西新干县山坳村村小40年的老师管旺逊。

  乡村老师的“山野教学法”

  “这是山茶树,树上结的是山茶籽。山茶树是山里的宝,我们吃的茶油就是茶籽榨的,记住了吗?”秋末冬初的午后,管旺逊带着山坳村教学点一年级的五个学生,在弯弯的山路上边走边介绍着。这是他用自己的“山野教学法”,给孩子开的“另类”课程。

  山坳村是新干县的一个偏远山村,离最近的乡镇近15公里,离县城50多公里。这里山高地少,加上近年来封山育林,村民经济来源少,近千名村民中九成常年在外打工。

  上世纪90年代,山坳村小学有180多名学生。随着山里人口外流,2014年学校人数最少时只有一位老师2名学生,如今这里也只有9名学生。但在这所山村小学中,一直没变的是40年如一日坚守山村的老师管旺逊。

  2003年,当地开始撤点并校,管旺逊的同事陆续到了乡中心小学。选择坚守的管旺逊,开始了他既是语、数、体、美、自然等课程的“全能老师”,又是学校“炊事员”、护校者的角色。

  “只有一个讲台、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和几个学生。”虽然条件简陋,但管旺逊想,教学点哪怕只有一名学生,也要尽量让学生能够接受丰富多彩的教育,不因办学条件艰苦而影响学生成长。

  “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管旺逊说,有时候语文、数学课上多了,孩子们会突然说,老师你会唱歌吗?要不,你教我们唱一首歌吧。这让我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多样化。

  为了教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知识,管旺逊借助教学点地处大山深处的优势,琢磨出了“乡野教学法”,为孩子们开设了一门特别的综合课程。

  “以前的孩子家长管得少,他们从小就经常上山,与大山做朋友,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管旺逊说,在课外带孩子们上山,就是要就地取材,丰富他们的知识。帮他们认识大山、认识自然、认识家乡。而爬山对于小孩子来说,本身也是一种锻炼。

  为一份“良心职业”坚守

  40多年前,山坳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通往外面。和村里两个小伙伴一起上高中的管旺逊,每周六下午要翻山越岭走三四十公里山路赶回家,周日下午带上一些干粮和咸菜再走回去。

  “我当老师的初衷,就是想让村里孩子们不再为读书吃苦。”管旺逊说,所以我现在的坚守,只是为实现当初的理想。

  山坳村的留守学生中,家里离学校最远的有3公里。山村小路曲折陡峭,遇上雨雪天,更是湿滑危险,往返需要一两个小时。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教书以来,每天放学管旺逊都要把住得远的学生送回家。

  曾是管旺逊学生的山坳村村主任吉国金说,这么多年来,管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照顾得都很细心,有他在,家长们才放心。

  2014年,城上乡中心小学主动提出要把管旺逊调过去,由一位年轻老师留守教学点。不过考虑到那位同事留守意愿不强,他放弃了调动的机会。

  管旺逊说,到中心小学要教的课程少,且教高年级的学生,较好管理;同事能在一起就教学问题随时沟通,确实比留下来更轻松。“但如果留下一位不想扎根村小的老师,我不放心。”

  管旺逊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和补贴共有5000元左右,在偏远山村属于“高收入”,比中心小学老师的收入还多。曾有人质疑,他是为了赚多一点,才选择留守。

  但是这样的说法,村民们都不信。吉国金说,曾在旧房子里上课的管旺逊,被屋顶掉落的瓦砸中头部,险些要了他的命。

  除了对待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管旺逊还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当地的乡风。

  山坳教学点有三层的教学楼,外带厨房和餐厅两间。管旺逊的家与学校仅一墙之隔。曾有人建议他在学校围墙上开一道门,从家里直通学校,但被他拒绝了。

  管旺逊说,这是为了避嫌,学校食堂的蔬菜和肉等有时会剩下一点。在围墙上开一道门,他进出学校没人能看见,而从学校的正门进去大家都看得见。

  期盼年轻人接手“有意义”的岗位

  近两年,国家的扶贫政策改变了山坳村面貌,村里到村外的水泥路通了、旧房子得到了改造,村子中间还新修了水塘。但仍缺乏致富产业支撑的山坳村,人口不断流出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今山坳村教学点面临的情况是,学生增加看起来不太可能,而老师的接班人也难找到,教学点的存续问题前景不明。

  居住和出行环境得到了改善,使这个贫困山村的村民们对政府充满感激之情。但是在撤掉教学点这件事上,村民们却很反对。

  2014年时,乡里曾想把山坳村教学点并到中心小学,但村民强烈反对。管旺逊说,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孩子年龄小,到外面去上学缺乏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长不放心;而且村民们觉得,今后人口或许会回流,学生或许还会多起来。

  今年9月份,山坳村委会与乡镇中心小学商量后,请了当地一位名叫吴少清的年轻人辅助管旺逊教学,暂时教学生部分课程。

  吉国金说,这样做是为了给管老师退休后的山坳村小找接班人。因为从外面调动老师过来不容易,从村里找老师可能性较大。

  丈夫在县城上班的吴少清告诉记者,她要在家里带两个小孩,所以就同意来学校了,自己会去考一个“教师资格证”。“但今后会不会一直留在这里,还是要看情况。”吴少清说。

  “村子里45岁以下上过学的村民,基本都是我的学生。当老师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管旺逊告诉记者,每次坐车到县城,给他让座的人最多,因为村民们觉得老师应该被尊重。

  “这么有意义的岗位,国家对边远山区老师的政策倾斜也越来越多。”管旺逊说,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到山里任教,给留守孩子更好的教育,用知识改变大山深处村庄的面貌。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00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