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挂职须防“三不管”

2016年11月23日 08:31:40 来源: 人民日报

    吴德贵

    干部挂职交流是培养和造就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干部全面发展、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巨大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长了阅历,拓宽了眼界。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贴近百姓,了解民情,听懂了群众声音,学会了群众语言,这对于补齐机关中“三门”干部的短板意义重大,有助于接好地气。二是促进了交流,增进了理解。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基层干部到机关挂职,企业事业单位干部到机关挂职,可以促进不同机构里的干部横向交流,增加体验,增进理解,有助于换位思考,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三是提升了能力,复合了素质。宏观政策需要微观验证,微观问题需要宏观思考。通过相互挂职锻炼,有助于干部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体来看,无论对干部锻炼,还是对地方发展,挂职交流作用非常显著。然而,据一些单位和个人反映,个别挂职干部“三不管”现象仍然存在,即派出单位不想管,接收单位不敢管,上级组织部门“鞭长莫及”不好管。在挂职干部管理中,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有一些关系需要理顺。

    从派出单位看,存在选人上的纠结。选派优秀的干部去挂职“舍不得”,但按照政策要求,参加挂职锻炼的干部必须年富力强、德才兼备,他们通常都是单位里的骨干。有些派出单位要求挂职干部兼顾原来的工作,这种“一心挂两头”的做法难以保证挂职锻炼效果。还有一些单位,为平衡关系,把“不太听话”的、无所作为的干部派出去挂职,这样做违背了挂职锻炼的初衷。

    从接收单位看,存在使用安排上的顾虑。干部挂职一般不超过两年,出于对挂职干部不熟悉情况和任期较短的担心,接收单位一般不愿意也不敢安排其主管或分管重要的实质性工作,大多安排一些辅助性的虚职,挂职干部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

    从挂职干部自身看,存在对挂职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挂职人员把挂职锻炼看作走过场,将自己视作一个“过客”,认为挂职期间工作只需应付一下就可以。有的挂职干部认为做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当地领导搞好关系,挂职结束能有一个好的鉴定,不影响晋升提拔即可。

    上述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建议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干部挂职锻炼的配套细则,对挂职干部的人员选定、角色定位、岗位职责、工作指导、跟踪监督等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用制度去规范干部挂职。

    (作者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人民论坛杂志供稿)

 

【纠错】 [责任编辑: 袁晗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4111996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