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四川分社薛玉斌:大熊猫,我的专属模特

2016年11月14日 16:47:59 来源: 新华网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6732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四川分社摄影记者薛玉斌,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与大熊猫的故事。小时候,听过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动物拍不出彩色照片?答案是熊猫。工作后,我也不断地对这个呆萌的物种进行拍摄记录,与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熊猫也成了我的“专属模特”。

  大熊猫是国宝,黑白相间的毛色,憨态可掬的样子,吸引众多人喜欢。今年3月底,第十二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四川成都揭晓,凭借着一幅名为“熊猫宝贝”的照片我也幸运地获得“科技与文化类新闻单幅银奖”。获得奖项令人开心,但更难忘的是这几年做“熊猫摄影师”的有趣故事。

  时光回到2015年初夏的一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科琳”顺利产下一对大熊猫双胞胎。获知消息后,我立马赶往熊猫基地。去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拍出和历年同题材新闻不同角度的图片?“创新”的念头让这次新闻报道变得令人期待,也让我感受到了难度。

  到达大熊猫基地后,由于现场游客众多,为了选择干净的背景,我在产房外隔着玻璃一米远的位置进行拍摄。这样虽然避免了“游客”杂乱的背景,但是时不时还会有游客出现在镜头,影响画面美感。我采取类似“蹲马步”的姿势,在闪躲游客身影的同时随时准备按动快门。

  夏季闷热的产房、嘈杂的游客声音……我的耐心被一点点消磨,大约半个小时后,正当我略感绝望的时候,一只新出生的小熊猫面向我,然后张嘴“打哈欠”。此时,已经汗流浃背的我在心中狂呼,梦寐以求的画面终于到来!我迅速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个精彩瞬间。

  其实,在长期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像这样的幸运情况少之又少。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大熊猫每年春季发情,但随着气温的升高,从五月开始,它们的激素水平、发情行为和交配欲望又会下降,从而会影响交配质量。因此,三四月份是大熊猫繁殖的黄金时间。今年,为了在这一黄金时间记录下它们交配的过程,我来到位于四川雅安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

  第一天,基地的工作人员准备对7岁的雌性大熊猫“乔乔”实施配种,但大熊猫成功交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天下午,我在“乔乔”的圈舍外守候了几个小时后,由于“乔乔”的发情行为不够明显,工作人员放弃了进行自然交配的计划。我也失望的返回成都,等待着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过了一周后,在得知隔天大熊猫可能会进行自然交配的消息后,我冒雨连夜赶赴雅安守候着。当天一大早我就等待在碧峰峡基地准备进行拍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顺利成功完成了大熊猫繁育题材的拍摄采访。

  从2011年与大熊猫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这次采访大熊猫繁育,这几年,我拍到了大熊猫繁育繁殖、野化放归、出国科研等诸多题材的图片,被同事们称为“熊猫摄影师”。从刚开始的完成报道任务到后来的心系于它,这是一个汗水艰辛和“柔情蜜意”并存的过程。

  与大熊猫的缘分越深,就越喜爱大熊猫,它的黑眼圈、它的圆滚滚、它的黑白相间,在我眼里都是最美丽的色彩和形态。平时,在没有拍摄大熊猫的任务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会在网上和书店寻找相关资料,观看和研究与大熊猫有关的各种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拍摄思路、题材选择、照片构图等内容上做自我调整和提升,从最开始像“游客”一样只单纯拍摄大熊猫“萌照”到现在把这项拍摄当作课题去研究,这也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最近一部名为《我们诞生在中国》电影的流行起来,影片中大熊猫母子丫丫和美美的故事令人深刻。受此启发,我也立刻前往位于四川卧龙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化基地拍摄大熊猫野化培训,所发出的《“探秘”大熊猫野化培训》也被各大媒体转载。

  拍摄记录大熊猫这一课题也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重点。现在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总结近期拍摄的大熊猫图片,并利用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来“查缺补漏”,对图片内容进行总结筛选,更新补充现有的 “大熊猫图片库”。同时我也会经常翻阅大熊猫资料照片,学习拍摄技法与内容。

  除此之外,我还在探索是否能用当下最火热的VR、3D图片、360全景等新颖的表现形式对大熊猫拍摄进行创新,力求用最完美、最丰富、最新颖的影像去展现中国的著名名片——大熊猫。

  爱上大熊猫,绝对不是偶然。我们的故事还会继续,它已经融入我的工作,融进我的生命!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10129363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