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教育公益需节俭式创新

2016年11月10日 09:20:1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董鲁皖龙 刘博智)“感谢企业给我们捐钱、捐物、捐资源,孩子们拿到捐助也很开心,但最后留下了什么呢?”在近日举办的Wise-Life(意为“智慧生活”)中国教育论坛上,重庆一所山区小学校长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不少企业家的思考。

人走项目停、模式难复制、地方政府负担沉重等,是不少针对偏远贫困地区开展的教育公益项目的通病。

“教育创新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而且要简单便宜。”英国创新基金会合伙人查尔斯·利德比特认为,在偏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节俭式创新。

前福特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何进对此表示赞同。何进曾负责福特基金会每年200万美元的资金运营,这笔资金专门用来资助偏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他发现不少国际组织到贫困地区帮扶,钱花完就走,人走项目就停,效果有限。

“怎么能让人走了,项目仍继续下去?”何进认为,只有降低门槛,项目才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在节俭式教育创新上,一直致力于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推广线上教育的沪江创始人伏彩瑞找到了自己的办法。为改善四川小规模学校一两位教师负责全科教育的状况,伏彩瑞带领团队在成都寻找优秀教师,希望他们每周捐出一点时间,给山里孩子上课。不少教师回应,去山里支教不现实,但在家中、电脑上、办公桌前,他们可以干一辈子。“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就够了。”伏彩瑞说,“面向贫困地区的教育创新最好不要太贵。”

“创新必须从外部和底部展开,而且要找到与体制、系统内的人合作的方式。”查尔斯·利德比特认为,教育创新需要在较高的期待和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平衡。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358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