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红军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

2016年09月12日 07:17:35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图文互动·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解码)长征中红军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

  拼版照片:桃子溪战斗旧址;右上图的山炮为此次战斗缴获,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长征中红军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

  李涛、郑文浩、郭林雄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阅兵式上,红旗猎猎,战车隆隆,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驶过天安门广场。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竟然只有一门山炮。这门名为“七生五过”的山炮,今天被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编号587。

  这门山炮是由上海兵工厂在1927年制造的。“生”在民国时期是英文厘米的音译,而“七生五过”就是7.5厘米口径的意思。红军在长征中如何缴获这门山炮,又如何将它带到陕北,它又如何走进军事博物馆,堪称一段传奇。

  1935年2月初,国民党军集结11个师又4个旅约11万人的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攻堵结合”的战法,对新创建的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企图歼灭红二、红六军团。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贺龙、任弼时指挥红二、红六军团坚决抗击。但由于未能集中使用兵力,又采取了正面防堵的消极防御策略,不仅没能阻止敌军进攻,自身反而遭受很大伤亡,多座县城失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所在地塔卧离国民党军只有一天半的路程,红军被压缩在一块狭小区域,处境十分危急。

  为扭转困局,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暂时放弃苏区;集中红军主力立即北渡长江,转移至湖北创建新苏区。

  出发前,贺龙满怀激情地对战士们说:“蒋介石来了十几万人,要抄我们的家。抄家么,可以嘛!消灭我们?办不到。早早晚晚我们要打回来。到了那个时候,要打他们一个鸡飞狗跳,扒他们的皮喽!”

  这时,湖北境内的鄂军纵队司令兼第58师师长陈耀汉认为红军是仓惶逃跑,便想拣个便宜在蒋介石面前争功,命令所辖两个旅先行出发,自己率领纵队部和师部在中间策应,企图与西面的张振汉纵队打通联系,共同截击歼灭红二、红六军团,活捉贺龙。

  红军可不是国民党军想吃就吃的“肥肉”。4月13日,红二、红六军团在位于澧水东岸、桑植县城以西60里处的陈家河,一举全歼国民党第58师172旅,击毙旅长李延龄。

  陈耀汉闻听第172旅被歼,立即掉头南撤,准备暂宿桃子溪,企图等待留守桑植的第348团到达后,再撤至塔卧。

  15日,在滂沱大雨中,贺龙、任弼时、萧克分析判断陈耀汉南窜塔卧,必经桃子溪。于是,决定由萧克、王震即率两个团冒雨急行军90里赶到桃子溪。

  萧克后来回忆,走到离桃子溪8里路的地方,发现小河里的水有些浑,当地老百姓说,上游刚有大队人马过去。红军判断是桑植的敌人撤退下来了,立即决定发起攻击。

  红军发起勇猛冲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陈耀汉的部队被红军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此战,红军共歼敌1个师部和近两个旅,俘2000余人,缴获枪2000余支(挺)、山炮两门。

  这就是“七生五过”山炮的来历。这两门山炮对于缺少重武器的红军来说,可谓如获至宝。

  更巧的是,短短两个月后的忠堡战斗中,红二、红六军团又把当初想跟陈耀汉一道夹击红军的张振汉第41师全歼,并活捉了这个中将师长。

  张振汉受伤被俘后,以为必死无疑。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红军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对他进行了精心的医治和耐心的教育。

  在随后攻打湘西龙山城的战斗中,有处碉堡久攻不下,贺龙就叫来保定军校炮科毕业的张振汉。张振汉到场后,只用两发炮弹就炸飞了碉堡,立下大功。

  1935年11月,为了保存和发展壮大有生力量,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和瑞塔铺出发,开始了长征。

  出发时,张振汉建议把山炮拆成零件带走。虽然另一门山炮在突围时被迫抛弃掩埋,但带走的这门山炮部件被红军战士背着走过了雪山草地,一直跟随红军到达陕北,成为红军长征中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在以后的征战中,这门山炮屡显神威。

  贺龙元帅常常想起这门山炮。1959年,筹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贺龙下令找到了这门有着传奇经历的山炮,并将它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

  

【纠错】 [责任编辑: 谷玥]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29277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