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核建集团原总会计师刘满堂的驻村故事

2016年08月30日 07:34:03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央企高管当村官 ——中国核建集团原总会计师刘满堂的驻村故事

  刘满堂(右)和村民在查看油用牡丹的结籽状况。张丹华摄

  2015年4月,中组部印发通知,决定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帮助这些村子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多数单位都是选派中青年干部任职,临近退休的央企高管刘满堂却主动请缨当村官,而且要求一驻3年。他为啥要去?去了以后做了什么?今天,记者带您走近刘满堂,听听他的驻村故事。

  ——编 者

  秦巴山深处李家台村,三面被汉江环绕,一面靠着大山。村里368户,1168人,过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虽说这几年村里男丁大都出去打工了,村里还是有近1/3的贫困户。致富,是个挺远的梦。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刘满堂来了。来之前,他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的党组成员、总会计师。2015年,被组织任命为陕西旬阳县李家台村第一书记后,他辞去原有职务,申请驻村3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作出这个选择。”刘满堂说,“我在农村生、农村长,农村养育了我,农民的淳朴让我知道感恩,我得回报他们。这是我在心里藏了几十年的心愿。”

  “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是不可能的”

  今年59岁的刘满堂,工作阅历颇为丰富。2011年,他由政府机关调至中国核建集团工作。

  2015年中组部发出号召后,刘满堂觉得自己既有农村工作的经历,又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符合选派条件,于是主动请缨到贫困山村任职。这一举动曾被媒体评价:在中央选派的这一批书记中,刘满堂级别之高、阅历之深,央企唯一。

  李家台村是陕西省扶贫重点村,村里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山大人稀,基础设施处于缺路、缺水、缺电的“三缺”状态,属于典型的“水在河里流,人在山上愁”。

  “除了还愿的因素,来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刘满堂坦言,这么多年的工作和探索,他一直很关注农村改革,“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是不可能的,实现百年目标离不开农村。”

  到村后,刘满堂婉拒县里安排的住房,在村里租了民房,购置了简单的家具,便一头扎进工作中。到村第二天,他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扑下身子走家串户“认亲戚”。

  短短三四天,刘满堂就走访了30余户人家,第一书记眼中的贫困也渐渐具体起来:贫困就是支付高昂癌症手术费后落下残疾的老李家,是没有水到汉江里取直排水喝的老大爷……望着村民渴盼的眼神,刘满堂顿感重任在肩:“决不能让农民守着金山、银山饿肚子。”对全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后,他与村“两委”一班人对91户贫困户逐户制定了详细的脱贫措施。

  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处处为村民衣食住行考虑……很快,刘满堂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他的真心和细心,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刘满堂已是村民眼中正儿八经的“村里人”。

  “关键在实干,出十个主意,也不如一个行动”

  几番思虑、几番交流,李家台村脱贫致富的规划渐渐在刘满堂脑中清晰:人水、人路、人地分离需统筹规划,土地闲置可集中流转,因病、因学、因残等各种困难群体可分类施策、对症下药……

  作为第一书记,刘满堂给自己规定了三项原则:指导不领导、帮带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关键在实干,出十个主意,也不如一个行动。”

  李家台村8个组有7个都在半山腰上,“看着一拃远,走路要半天”,吃水、出行一直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两大难题。刘满堂摸清情况后,募集资金150多万元,先期启动群众饮水工程和通组路建设。

  起初,一些群众半信半疑,有的心存畏难情绪。刘满堂便挨家去做工作,宣传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项目开工后,他又天天泡在工地上,翻山越岭,现场指挥。项目进行中,刘满堂注意到,有3户困难群众居住地远离通村路,他便个人出资1万元,将路修到他们的房门前。

  68岁的高长群是受益的3户贫困户之一,她指着刚返修加固好的房子说:“刘书记太心细了,要没有这路,返修房子的料就运不上来,我还得住在危房里。”

  刘满堂的干劲感动了村里人,大家纷纷参与进来,不仅义务投工投劳,而且涉及的征地、毁苗也不要赔偿。在修建二组的通村路时,在外做工程的李继密开来自己的铲车、挖掘机,自己加油,免费使用,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村支书王东说:“刘书记来了几个月,对群众的影响力可大了,我做不通的工作,刘书记一来,村民的工作就做通了。”

  截至目前,李家台村3条宽6米,总长十几公里通村路的路基已经开挖到位,正在联系硬化事宜;总长5公里的群众饮水项目也已完工,267户群众吃上县城居民一样的自来水。

  针对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条件不足问题,刘满堂借助中核集团公司资源实施劳务扶贫和教育扶贫,为旬阳免学费培养学生140多名并帮助就业,为李家台村22名贫困大学生捐款十多万元。

  就李家台的实际情况而言,扶贫目标今年可以完成,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了3年,而刘满堂并不满足于此,“扶贫可以有时限,致富却是个长期过程。”日后,刘满堂还想在县里办一流的教育,搞“知识扶贫”。

  “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不能是简单的搬家”

  黄昏时分,毒辣辣的太阳退去,老伴推出坐在轮椅上的李登科到房前的阴凉处乘凉。他家也是贫困户,老两口靠儿子在外打工每月挣到的1800元钱养活,这笔钱还要养活3个年幼的孙子女,儿媳没啥收入,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

  李家台村的王有林长期在广东做生意,接了一个手工缝制足球的单子,但一直为供货不及时而发愁。听到这消息,刘满堂很兴奋。他不仅做好村里、镇里妇女的组织动员和互帮互学工作,自己也拿回几套球皮,晚上,戴上花镜,对着电灯,穿针引线,“慢是慢了点,但多少还是找到点门道,与大家一分享,既帮助村民提高技能,也算带个头。”目前,加工的第一批足球已交货验收合格并收到了加工费。粗算下来,操作熟练者一个月能有1500元的收入。

  李登科的儿媳也很高兴地加入了其中。她从一个粉红色塑料袋子里拿出了缝制一半的足球,线上还穿着两根钢针,“这是我缝的第七个足球了,缝一个赚二十。我家务活重,没别人缝得快,但挣一块是一块嘛!”

  “20块钱真不多,但他们这么积极,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刘满堂很感动。

  这么多年,刘满堂一直都在关注农村改革的问题,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人工成本低的中西部转移,李家台村也可以承接这样的产业。李家台村坐落在汉江河畔,是重要水源地,发展什么工业既能致富又涵养水源,一直是当地发展的一个难题。“发展家庭作坊式的来料加工产业既能提高村民收入,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刘家台村就适合这样的工业项目。”刘满堂说。

  “但是,这种转移一定不能是简单的从东部搬到西部,西部地区有自身的人文、生态特征,规律一定要遵守,环境一定要护好。”刘满堂说,下个月,他又要南下浙江、广东,寻找适合的发展项目。

  经济学出身的刘满堂,还总爱把经济的观念灌输给群众,“农民守着自己的那点儿地想致富太难了,一定要发展产业,一二三产业都要有,还要可持续。”

  这一年,刘满堂常到县农贸市场“晃悠”,经过比对以及搜索信息,他发现了油用牡丹是个宝贝,花籽榨油营养价值很高。了解到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地已小有规模,且收益不错,刘满堂立即去考察。他问那里的农民:“陕西适合种吗?”“你们陕西是原产地,我们这儿的才是‘移民’。”刘满堂一听乐了,回村就开始推广种植油用牡丹。

  “有人问:你这个级别、这把年纪,还到村里来干什么?其实,能让一个村脱贫,做多少都不算多。一年时间太短,看不到什么,我申请了3年,希望能有些成果。”刘满堂信心满满。(记者 龚仕建 张丹华)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9261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