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吉林化纤:老国企如何闯出新“丝路”?

2016年08月10日 15:56:5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8月10日电 题:吉林化纤:老国企如何闯出新“丝路”?

  新华社记者 刘硕

  在全球纺织市场疲软、原料量价齐跌的不利的环境之下,作为一家拥有52年历史的老国企——吉林化纤集团以创新为主线,逆势崛起,扭亏为盈。近三年,吉林化纤净资产年均增长2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产品产销率保持100%,闯出了一条新“丝路”。

  从525克到900克的跨越

  吉林化纤集团长丝八车间里,纺丝机轰鸣工作,一个个人造丝丝饼正在盘绕成型。

  “30年前,我们人造丝单个丝饼的重量仅有525克,现在可以达到900克。”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剩勇说。

  丝饼重量虽然只提升300多克,却是巨大的跨越。重量每提高1克,都意味着在原料、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从第1米到第6万米都能达到粗细均匀,确保产品染色无偏差,满足了下游企业自动化高效生产和高端产品原料的需求。下一步我们计划向单个丝饼1公斤努力。”王剩勇说。

  2012年以来,吉林化纤成立了富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创新机构,调动研发人员和一线班组人员参与科研创新,围绕粘胶纤维、腈纶纤维、碳纤维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并建成差别化腈纶、碳纤维碳化等实验线,还研发成功了世界首创的醋青纤维。

  不断创新为企业在行业中领跑筑牢根基。吉林化纤近几年共实施技术创新、技改、攻关项目1508项,取得优秀创新成果552项,开发新产品25个,获得新专利11项。

  从市场出发的供给侧改革

  竹纤维是近年来市场上广受欢迎的产品。吉林化纤主动与市场对接,调整供给,在竹纤维产业标准、生产、技术、产品等方面形成了整套自主知识产权。

  2005年,吉林化纤推出“天竹”竹纤维品牌,并于当年11月发起成立天竹纤维产业联盟,逐渐发展至100多家企业加盟。

  “依托联盟,我们把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对接起来,了解产品在下游的使用情况和客户需求,动态调整原料生产,形成有益互动。”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夏郁葱说,得益于供给侧的不断调整优化,吉林化纤的竹纤维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

  吉林化纤党委书记刘宏伟说,集团面向市场需求,近年来研发出多种高性能、高附加值新产品。其中,作为人造毛皮原料的扁平纤维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超柔超亮型腈纶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阻燃纤维成功打入澳大利亚市场。

  如今,吉林化纤正在致力于大丝束、低成本、通用化的碳纤维产品研究,开拓碳纤维的广阔市场。

  提效降耗轻装前行

  追求高效是吉林化纤发展中始终不变的主题。长丝八车间去年7月18日破土动工,今年4月22日建成投产,开车3天生产出A级品。

  这样的高效“奇迹”在吉林化纤并不是个例。年产2万吨醋酐项目140天一次开车成功;年产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项目3个月达产达效;年产2870吨长丝技改项目和年产2万吨扁平纤维项目7个半月建成投产……

  “企业的生产效率就是竞争力。”吉林化纤董事长、总经理宋德武说,为了激发积极性,集团把收入向一线员工倾斜,鼓励员工提建议。去年公司员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329条,创效2970万元。

  为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集团清理无效岗位、无效工作、无效人员,挤出低效岗位、低效劳动和低效人员,原有近万人的员工规模整合为8000多人。特别是其下属的股份公司,公司原有员工7000多人,粘胶长丝产能2万吨;现在员工3000多人,粘胶长丝产能接近4万吨。

  今年上半年,吉林化纤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32.04亿元,销售收入30.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和2.7%,纤维出口超去年同期74.1%。

【纠错】 [责任编辑: 范云波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36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