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走进大凉山,推倒校地之间那堵墙

2016年07月11日 09:23:2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7月4日至6日,在西南石油大学赴凉山州金阳县天地坝镇新寨村的扶贫调研队伍中,有一半的成员是来自地质勘探、城乡规划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勘探等区域发展问题,皆是该校此行与地方政府具体洽谈的内容。同时,他们还将为当地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城乡规划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培训。

行业办学困局

——校地之间有堵墙

“长期以来受到行业办学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在服务社会方面,我们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很少,彼此之间似乎有一堵墙,但随着学校划转到地方后,这堵墙所带来的各种后遗症开始出现了。”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江说。

后遗症之一就是学生实习没地去了。“以前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根据行业企业要求进行定制,划转之后,学校与行业企业脱离了关系,行业企业也就没有义务接收学生的生产现场实习,这对我们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该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胡启军副研究员说。

而划转带来的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就是:行业企业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不再定向引进,并且每年招收的毕业生量还在逐年下降。

面对这种局面,如何消除“后遗症”所带来的影响?“打破学校与地方及企业之间的这堵墙,主动拥抱地方,我们才能在绝境中求生存,才能走出办学困局。”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王玲表示。

破局说易行难

——在需求处起步

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主动融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是破局的第一步。每年寒暑假,学校领导、各学院的领导都没有闲着,而是带着教授像“销售员”一样,天南海北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了解政府、企业需求的同时,加强学校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增进双方感情。

在此次赴金阳县的调研过程中,胡启军了解到,金阳县全县有192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和33处库区塌岸点,但由于当地技术不足,导致绝大多数地质灾害不能有效整治,严重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是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服务大凉山,正是我们用武之地。”胡启军说。

作为地质找矿的专家,让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郗爱华教授感兴趣的是金阳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当地政府自身技术薄弱,当地政府部门未能对县内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储量进行准确统计,也没有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导致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

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专家教授们兵分几路,分别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座谈。“在详细了解当地政府的需求后,下一步我们将制订出详细的工作方案,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主动积极地为金阳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该校党委副书记张文卫说。

转型中的合作

——寻求共赢之路

金阳县盛产青花椒、白魔芋,但由于缺乏技术以及交通闭塞等原因,这两种极具商业开发的农作物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该校市场经济学教授陈怡男开出了“药方”: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电商。

“这个药方亦助力我们教改:一方面我们可以依托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课题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可形成一份可行性报告,为金阳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另一方面可校地共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又可以为当地发展输送亟需人才。”陈怡男说。

“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看似是我们在为地方做贡献,其实不然。”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表示,“教师在服务社会时,无形中亦能增强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成长。此外,最重要的是教师把在服务社会中所形成的技术和研究成果运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13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