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在全社会树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意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
2016-07-02 00:29:10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题:“在全社会树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意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

  新华社记者罗沙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日下午分组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试点工作效果明显,收获了宝贵经验,下一步要在全社会树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意识,完善和改进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进一步明确人民陪审员参审职责。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我想象的要多。”在分组审议时,吴晓灵委员坦言,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高度关注,对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的作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最高法的报告直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全面实行随机抽选难度较大,群众参审热情有待提升,候选人不愿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比例较高。”

  “人民陪审员确实冒着一定的风险,应该给他们上人身险,给他们以各种保障,而且额度应该比较高。这样才有利于鼓励人们来参加人民陪审工作。”吴晓灵说。

  董中原委员认为,要让人民陪审员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意识。“现在普通民众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了解极其有限,需要制定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的专题宣传计划,列入普法工作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使民众了解人民陪审员制度,主动参与人民陪审员工作。”他说。

  对于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陈秀榕委员建议,在建立和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抽选机制时,保留一定比例组织推荐的具有特定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以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问题为例,不少地区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如果随机抽选的人民陪审员缺乏法治观念和性别平等意识,他们将很难公正地对事实作出认定,妨碍农村妇女获得有效司法救济,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她说。

  如何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是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的另一个焦点问题。“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迅速,工作非常扎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李连宁委员认为,不要追求所有的一审普通案件都请人民陪审员来参加,而是注重在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案件中发挥陪审员的作用。此外,一些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二审案件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审判,法律审和事实审往往难以完全分开。”莫文秀委员说,“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讲,民众的意志、民俗也是法律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关系,对明确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在合议庭的法理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光权提出,应明晰人民陪审员的权利清单,理顺人民陪审员履职和司法责任制的关系。“如果陪审员的事实认定有偏差,这个责任谁承担?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分不开,司法责任怎么落实?这些都需要清单和标准来进一步明确。”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晓波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922129108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