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通讯:不平凡的留学经历——记刘少奇与莫斯科东方大学

2016年07月01日 16:04:03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莫斯科7月1日电 通讯:不平凡的留学经历——记刘少奇与莫斯科东方大学

  新华社记者张继业

  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向往,纷纷赴俄勤工俭学。这些学员回国后多成为中国革命的骨干,其中就包括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短暂学习的刘少奇。

  东方大学和中国共产党同年创建,虽在历史长河中仅存在17年,但它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影响。

  东方大学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普希金广场上,如今已经寻觅不出它存在的痕迹。据资料显示,东方大学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当时苏联一批经验丰富的革命理论家和实践家。

  1921年春,包括刘少奇在内的20多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从上海出发远赴东方大学学习。

  曾和刘少奇两度同窗的肖劲光在回忆录中写道:刘少奇的好学令人印象深刻。到了东方大学后,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上午他们一起学俄文,下午又一起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时在一起刻钢板,印传单;有时到工厂联络,做些宣传工作;有时做工;遇有纪念日,就参加游行。

  据吕春的《刘少奇在莫斯科的留学生活》描述,刘少奇留学时正是苏联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时期,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同学们与苏联红军战士一样过着紧张的军事化生活。每天清晨,他们跑步来到广场列队操练,然后用冷水洗漱,吃一点黑面包后,就去上课。晚上则轮流到街上站岗放哨,星期天还要做工。每人每星期只能供给1斤质量很差的黑面包,有的上面长了绿霉,有的里面还有碎布、绳头等杂物,剔除这些杂物,面包就空了一个大洞。

  不过,刘少奇在艰苦生活的考验面前,始终表现得很坚定,从不叫苦,只感到时间不够用,总希望尽量多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俄国革命的新经验。

  1921年冬天,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延伸到东方大学。已经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刘少奇首先转为党员,加入东方大学总支部。尔后,刘少奇等几个党员一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旅莫支部,刘少奇担任支部委员和第一任干事长(即支部书记)。

  后来,刘少奇在回顾自己“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时说:“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党的事业。”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刘少奇一生中的重要转折和崭新起点。他把自己的一生和党的事业水乳交融般地融为一体,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后来,刘少奇说,我在东方大学学了8个月就回来了,学的东西并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观确定了。“组织上的一些东西:讲纪律、分配工作不讲价钱、互相批评、一切服从党,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种得很深。”

  由于国内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包括刘少奇在内的一些学员于1922年奉调回国,领导工人运动。刘少奇的留学时间相对较短,但他留学最大的成就在于人生方向的选择——加入共产党。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914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