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游海滨:微大片会进一步成为重大主题宣传的标配

2016年06月27日 18:51:11 来源: 新华网

图为人民网视频部副主任游海滨发言。新华网 陈竞超摄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融媒体时代正面报道的创新---以《红色气质》可视化全媒体产品为例”研讨会,27日在新华社召开。人民网视频部副主任游海滨认为,《红色气质》已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实现了三个融合:

  第一,这部作品在短短的9分钟之内要讲好多故事,既要有中国共产党95周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又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品格,又要讲新华社的见证,这就决定了它有一个宏大的主题和视野。只有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最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整个作品才能真正活起来、立起来。毫无疑问,最后这个作品确实是做到了。这个作品以新华社的照片作为载体,通过多条叙事主线,叙事视角巧妙转换,以娓娓道来的形式,最后形成的是浑然天成的气韵,超越而又开放的结构,达到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无穷。我有一个个人感受,它的结构非常精巧。

  第二,奇观和纪实的有机融合。一部经典作品一定能够给读者呈现出奇观。这个作品呈现出两种奇观,一种是素材资料,新华社的照片。这些照片本身就是国家相册,它就具有奇观的效果。通过特效处理,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神奇,不仅体现出隔空对话,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正是这些特效造成了这种奇观,给片子带来了浓浓的浪漫主义气质,这里面的温度、历史感都深深融入在影像和特效之中。

  第三,时代精神和新传播规律的有机融合。《红色气质》还有另外一种隐含的含义,与时俱进。我们的传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新华社的气质也是在发生变化的。比如说新华社变萌了,从推出的说唱神曲《四个全面》,然后又看出一个大片范儿的新华社体。应该说这些尝试都在改变从事宣传报道的思维范式。微视频在重大报道上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就在今天,人民日报也推出来了习近平用典的微视频。随着《红色气质》这部作品的推出,我们可以预料,今后类似于《红色气质》的微大片进一步会成为重大主题宣传的标配,会有更多的媒体采用这样一种形式。刚才各位老师说影像为王,影像最大的传播力是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经典的血液就是通过影像在不知不觉当中能够进入到我们的思维肌体伸出,最后化作整个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

【纠错】 [责任编辑: 卢俊宇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31129093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