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汪金福:从《红色气质》看内容为王

2016年06月27日 17:38:40 来源: 新华网

图为《红色气质》策划人、新华网副总裁汪金福在研讨会上发言。新华网 陈竞超 摄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融媒体时代正面报道的创新——以《红色气质》可视化全媒体产品为例”研讨会,27日在新华社召开。《红色气质》策划人、新华网副总裁汪金福表示,长期以来,“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其他人不看”是正面报道遭遇的尴尬。如何增强正面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红色气质》的刷屏效应,可以说是在这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他谈到参与这部微电影创意策划的三点体会: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今年“2.14”第一次策划会,何平同志提出要利用新华社丰富的历史照片,让老照片串起来、动起来、厚起来。最初我们为这个设想而振奋,更多是因为表现形式,动静之间、黑白与彩色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能够打通、实现穿越。

  为此,我们的制作团队做了很多特技。到5月份我们看合成以后的版本时,深深震撼我们的是它独特的故事性、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张力。在这样厚重的作品里,吸引我们的已经不是制作特技了,有一些特技甚至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了,所以最终的产品并没有用上。

  新媒体时代,渠道、终端、形式都很重要,但王者只能是内容。

  对内容需要重新定义

  过去一讲内容为王,传统媒体人首先想到的是文字。融合发展时代,我们再讲内容为王,应该包含了各种创新形态,除了文字,还有视频、动漫、图解等各种形态的融合,包含现在炙手可热的VR和无人机新闻等,必须是一个融合形态的产品。“内容为王”必须与“创新为要”结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讲,新媒体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

  记得在策划过程中,我一直为时长纠结,按互联网习惯,微视频最多就两三分钟,再长了人家不看了;按电视片,怎么也得三四十分钟,我们这个十来分钟的片子到底算什么?后来我们审看合成片时,这种担心一扫而光。我当时满怀信心地说:“从时长上看它什么也不算,但它就是标杆。”

  真正的好产品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互联网人讲用户至上,其实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用户。现在的用户其实是识货的,只是靠炫技、靠揭秘、甚至迎合也能挣得点击量,可一旦涉及真金白银、要掏腰包时,用户看的还是品质。

  有人可能认为,新华社做事可以不计成本,其实我们一直追求效益双赢。截至上周五,这部片子通过各大平台播放,点击量已超过5000万。制作成本上线当天就全部收回,第二天又有企业表示这部微电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愿意赞助,目前投资回报已经超过100%。一些用户主动找上门,因为你的东西有品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他们愿意花这个钱。

  明天下午,新华网将与三大运营商联手启动“纪念建党95周年 免流量看‘红色气质’”活动,据测算将有2000万用户通过新华网4G入口免费观看,这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建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2129093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