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打通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来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一线的调查报告

2016年06月26日 16:32:2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吸毒者把灵魂交与魔鬼,禁毒工作者从魔鬼手中抢回灵魂。这是一场艰巨而又持久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最后一公里”成为较量的关键。

  对于许多吸毒者来说他们即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如何不让他们在毒品的深渊里继续坠落?如何以健康阳光的身姿回归社会?成为当前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第29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一线,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重生的希望

  戒毒之前的陆文清又瘦又黑,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真的是昼伏夜出,过得像耗子一样。”毒瘾犯了,流泪流鼻涕,浑身毛孔像针刺一样,“感觉蚂蚁在你骨头上爬,坐立不安。”

  如今的陆文清,比之前胖了十几斤,理了一个寸头,手腕上1串珠子不时把玩,样子颇像“老炮儿”。声音虽然沙哑,但“底气足许多”。用他自己的话说,“白粉碰多了,伤到脑子了,舌头不灵活了。”

  这位曾经的道上“大哥”,为了摆脱毒品的阴霾,他曾20余次自费戒毒,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无功而返,也让他自己丧失了战胜毒瘾、重新生活的信心。

  2012年,他和上海长宁区“禁毒妈妈工作室”的志愿者郭秀珍结成了“一对一”结对帮教志愿服务。如今在郭妈妈眼里,陆文清这个孩子阳光了不少,人也比之前开朗,愿意和别人交流了。

  重生的希望在更多吸毒者心中点燃。无锡的李萍10年前眼窝深陷,目光呆滞,皮包骨头。10年后,她两颊丰腴,神情安祥地坐在无锡的北塘安置培训基地的桌子前,安静地叠着毛巾。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岁月静好。

  1996年,因交友不慎,她沾染上毒品。“那段日子真的不堪回首。”李萍说,有一次,自己被1辆摩托车撞了,骨裂,不但不敢向对方索要赔偿,反而向对方说对不起。不是因为自己无理,而是因为害怕争执招来警察。

  “那时走路都不敢往路中间走,总觉得自己是吸毒人员,要低人一等。”李萍说,“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已经10年没再沾毒品,而且我有了工作,自己挣钱养家糊口。”

  ……

  陆文清、李萍只是我国吸毒人群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5年来全国累计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达95万人次、戒断毒瘾3年以上的人员达到120多万名。

  艰难的回归

  “一开始我很不屑的。我废人一个,这老阿姨能帮我什么?我就躲着她、不理她。”陆文清说。

  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几乎是所有吸毒者的心态。

  “郭妈妈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给我发短信,问问我的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十次二十次,我不好意思不回复了。之后发现,郭妈妈真的是拿我当自己的孩子看待。”陆文清说。

  春节,陆文清收到了40多年来第一个红包;端午,郭妈妈带了自己包的粽子来看他;生病了,也是郭妈妈帮忙照看;郭妈妈还给陆文清到处找工作,帮着缓解他和父母家人的紧张关系。郭妈妈用母亲般的亲情、温情和细心、耐心,给生活中满是阴霾的陆文清投来了一缕温暖的阳光,也让他渐渐重拾戒毒、回归社会的信心。

  尚伍(化名),人高马大、脾气暴躁。50多年的人生中,因为吸毒、贩毒、打架斗殴“六进宫”,人送外号“大刀和尚”。一位因为毒品而自暴自弃的莽汉,在上海徐汇区康建街道的希望印社陈士嘉老师的耐心劝说下,放下了大刀,拿起篆刻刀,一刀一刀挥别过去的人生,一刀一刀刻下自己远离毒品的决心,一刀一刀刻出自己的新的人生。

  “毒瘾的生理刺激固然是一方面,但如影随形的心理刺激更是要害,毒瘾难断,难在心瘾。”陈士嘉对记者说。

  要让戒毒康复人员平心静气地学习篆刻和书画,谈何容易?陈士嘉和他的义工团队,不仅是技艺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一次次家访谈心,一次次给贫病交加的对象送去生日礼物和水果,让陈士嘉走进戒毒康复人员的内心,成为他们心灵的依靠。

  在希望印社,越来越多的吸毒者通过篆刻和书画,告别过去那个急躁、消沉、萎靡的自己,度过3年戒断期,走上正常工作岗位的同时,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也收获与家人关系的融洽。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新的自己,刻出一片新的生活。

  目前,没有什么劳动技能,身体也很弱的大龄吸毒人员,找工作是一大难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很容易因为空虚、自卑而再次走上吸毒之路。针对这一难题,近些年,无锡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全市各乡镇、街道联手,实施了“百千计划”,即联系百家企业,为千名吸毒回归人员提供一份工作。

  李萍说:“这份工作在外人看来不屑于做,但对于我们吸毒回归人员来说,却是异常珍贵。工作能够除掉身上的懒惰,能带来尊重,能让生活充满阳光。”

  更多的阳光

  “当他们真正戒断毒瘾,走上正常生活轨道时,我就会慢慢离开他了。”志愿者李琳琳说,“我的存在是他关于曾经伤疤的记忆,我愿自己是一片痂,当他健康走向社会了,就让我脱落开去,让他与过去告别,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李琳琳欣慰而感慨。

  “戒毒康复人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只有他们真正回归到社会生活中来,才能根本解决复吸难题。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全国先后涌现出云南开远“雨露社区”、贵州“阳光工程”等一批戒毒康复工作先进典型,无锡还率先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之路。《无锡市社区戒毒康复条例》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一《条例》的实施是从根上解决问题。”无锡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栾柯杰说,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人员不够,这是过去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面临的大难题,如今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系统的解决。

  一组数字似乎更能体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戒毒康复工作的重视: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戒毒康复场所57个,累计安置戒毒康复人员9.5万人次;近5年来全国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2.7万个,禁毒专职社工2.7万人,兼职社工6.8万人。(记者王茜、朱翃、朱国亮、胡星)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191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