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要走好群众路线 防堵媒体肯定不行

2016年05月24日 08:22: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王莹)23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些地方领导依旧存在“防火防盗防记者”心态,引发公众内心共鸣。多年来,很多官员面对媒体时的躲闪令人印象深刻,不善用媒体,不善待媒体,不仅是对舆论民声的无视,也映射出官员媒介素养的缺失。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中概括出领导不愿发声的原因是低调,而低调的具体情况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年龄临界,最后一站,升迁无望,自认不需要;有的履新不久,没出政绩,感觉“不到火候”;有的谨小慎微,把新闻报道等同于出风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认为宣传是虚头巴脑,多说无益,少说为妙;有的不在状态,碌碌无为,确属“无话可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心态,都是站不住脚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在逆时代潮流而行。

  今天,舆论热点借助各种媒介尤其互联网可以迅速在公众中形成传播能量,一次次的舆论漩涡开始考验广大干部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如果不敢面对媒体、不懂面对媒体,则会在一次次的公共事件中手足无措,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热点的有效疏导,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此外,作为信息生产传输的集散地,媒体理应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传递施政理念、方略、措施,回应一方百姓关切的有力武器,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风头不好的心态令他们害怕媒体,断定媒介是“找事儿”的麻烦源,“封、捂、堵、压、瞒”五字诀成为他们的本能反应。就是在这样一种消极的媒体观念下,各级党政机关失去了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很大程度上造成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畅通的局面,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共生。

  要扭转这一尴尬困境,需要让领导干部们认识到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

  这几年,在知情、参与、监督等公民基本权利越来越被认可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各级政府的媒介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党政干部留言板、电视问政、政府机构微博、微信公号等等,成效可观,成绩喜人。

  对于那些至今抱持防备心态的领导干部,还是得再次提示他们:新形势下,防堵已行不通,还是得学会敞开胸怀接纳媒体。尤其面对网络空间,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相关阅读

  “平语”近人——关于互联网,习近平做过这些重要论述

  人民日报:还有地方领导“防火防盗防记者”

【纠错】 [责任编辑: 张立红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48129008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