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昆曼公路上的“生意经”:一块腌肉烤出的扶贫路

2016年05月22日 15:23: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普洱5月22日电 (记者 保旭 史广林)进入五月,云南宁洱县的雨水开始多了起来。刁树生也为进入腌肉制作的“淡季”开始犯愁,他已经推掉了很多经销商的订单。

  日前,记者在宁洱县采访,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地县委书记罗景锋极力向记者推荐一家名叫“八千方”的烧烤店。出于好奇,记者在邻近千年盐都磨黑镇、老昆曼公路旁找到了这家“名店”,但是招牌已经改成磨黑八千方食品有限公司。刁树生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也正好清闲,他跟记者讲起了他在昆曼公路旁的“生意经”。

  因为靠近老挝的独特区位优势,又是重要的产盐基地,磨黑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也让当地的腌肉成为重要的“马帮菜”。刁树生从小就跟着家里面学得一手腌制、烧烤腌肉的好手艺。

  上个世纪90年代,一条通往老挝的公路建成,正好离刁树生居住的村子不远。看着大量的车流通过,刁树生觉得给原本宁静的小村子带来喧嚣,更多当地人没意识到这也带来了商机。刁树生就是少数发现商机的人。

  刁树生告诉记者,刚开始只有几家人在这开饭店,因为当时老昆曼公路的通达条件不好,车辆在路上跑得不快,而在这一段能够吃饭的地方很少,几家店的生意都非常好。慢慢的,这样的饭店增加到十多家。

  刁树生借着自己的好手艺,把“八千方烧烤店”的招牌在当地打响,尤其是八千方的腌肉最为出名。开始是过往的司机来吃,接着宁洱县的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很多食客还会买上一些腌肉带走。出生贫穷的刁树生也没想到,这店一开就是10多年,他的存款也增加了几百万。

  进入新世纪,原本只想靠着这家小店过点安逸日子的刁树生遇上了新问题。为了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连接,云南加快昆曼公路境内段高速化的建设,从昆明到西双版纳实现全程高速。这样一来,在旧昆曼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少,刁树生的生意遭遇了强“寒潮”。同样,依靠昆曼公路维持生计的这十多家饭店全部冷清下来,“关门的关门,剩下几家一天到晚也没什么生意”,刁树生说。

  这一次,刁树生比起其他饭店的主人,再一次展现了他的独到的商业眼光。“高速路通了,我干脆把这些肉做好运出去买”,刁树生一直对当时的这一决定感到得意。

  这样,“八千方烧烤店”改成了现在的“八千方食品有限公司”。刚开始,刁树生也保留了为数不多的餐桌,一些老客户还是会到店里来吃,但随着订单的增多,他已经顾不及这几桌客人了。

  刁树生告诉记者,“我这的腌肉、腊肠、牛干巴都卖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超市了”。因为生态的原材料和独特的手艺,八千方的腌制品越来越受到欢迎,订单也越来越多,公司的员工近30人,忙的时候还要请10多个临时工。

  刁树生自然成为当地的名人。他的名气远不止他的“生意经”,还有他出自农村帮助农村的想法和行动。随着全国打响了“脱贫摘帽”的攻坚战,刁树生的生意对原材料的需求成为当地贫困户增收的有效途径。刁树生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他通过原材料收购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政府就奖励他3000元。原本就想为当地农村做点什么的刁树生更加热心这件事情。

  刁树生与当地的一些合作社一道,制定了生猪、牛的收购规范,而且他还鼓励整个宁洱县的贫困户都来养殖,他收购时每斤肉一定会比市场上多1到2块钱。

  宁洱县委书记罗景锋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推荐这家“烧烤店”,其意义在此。宁洱为了实现脱贫,制定了“311”奖励机制,即一家民营企业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奖励3000元,一个合作社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奖励1000元,一户贫困户脱贫奖励1000元。“要让这一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得到实惠,而且也能让扶贫的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脱贫以后还能不断实现致富。”

  这样的做法收到了成效,宁洱县成为普洱市第一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其实,在当地昆曼公路旁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的企业家不只刁树生,而像刁树生这样参与扶贫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

  刁树生成了典型,他觉得压力非常大。他告诉记者,“我必须完成越来越多的订单,才能消化这些原材料,但是现在我们公司的加工水平远远不够,特别是天气,过了冬天腌制的腊肉就需要更多的盐,这样口感也不好,为了保证质量所以很多订单都不敢接”。

  当然,年过不惑之年的刁树生有了新的规划。他向当地政府递交了一份项目建议书,目的只有一个,给他在旁边批准一块地,建设新的厂房,他要引进恒温系统,这样就能实现一年四季腊肉的不间断加工。(完)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900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