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野性与灵性在这里栖息——中国自然保护区60周年掠影

2016年05月22日 22:58:01 来源: 新华社

(新华全媒头条·自然保护区)
野性与灵性在这里栖息——中国自然保护区60周年掠影

    这是在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黑冠长臂猿(2013年5月21日摄)。新华社发(唐云 摄)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打开世界地图,北回归线横穿的大部分陆地,被沙漠或干旱地貌覆盖。但在中国版图上,广东省内北回归线南侧,有一颗“绿色明珠”。这颗明珠就是1956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实地走访我国多处自然保护区,亲历野性的回归与灵性的震撼,感受60年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未来。

  从1个到2740个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给“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大会”发来贺信说: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各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和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举措。

  中国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历史由岭南开启。

  6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等科学家,共同提交了“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提案。

  提案获得通过后,中科院会同广东省把原属国营高要林场的鼎湖山林场单独划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6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初步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体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重要贡献。”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

  60年发展,数字为证: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全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约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

  ——鼎湖山等33处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向海等46处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武夷山等35处保护区成为世界遗产组成部分。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钱中兵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1891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