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通讯:以书为媒的“架桥人”——访旅法中国作家沈大力

2016年04月22日 19:23:4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巴黎4月22日专电 通讯:以书为媒的“架桥人”——访旅法中国作家沈大力

  新华社记者张曼

  “我是学外语的,也不会别的,写作和翻译都是希望法国人能更多地了解中国,”在巴黎的一间普通公寓里,年近耄耋的旅法中国作家沈大力日前非常谦逊地这样对记者说。

  沈老的书房兼会客用。4月的巴黎略带阴冷,晨光洒落在窗边古朴的书桌上,明亮温暖。桌上、桌底和桌脚旁,各类辞典、书籍、手稿堆得满满当当。书橱占据了一整面墙,言谈间,沈老不时起身抽出提及的书籍。说到任何中外名著,他几乎都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沈老1938年生于延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后留校任教,如今是那里的博士生导师。他用中法双语写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一位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而辛勤劳作的翻译家,有大量译作和文学作品出版,其中包括分别于1985年和2004年在法国出版的《延安的孩子》和《梦湖恋》。这两部法语长篇小说的中文版分别是《悬崖百合》和《梦湖情侣》。

  “我的法语多半是看书学的。从学习语言到写作,书都是我最好的老师,”沈老说。

  他笑着说,曾有法国友人在他用法语做文学报告时试图挑几个语法错误,最后“只能感叹自己的法语还比不上一个外国人”。指着桌子上的《梦湖恋》,他说:“修改这本书时,为了让语言更地道,我看了一百多本(法语)书。”

  《梦湖恋》反映了中国革命烈士后代的坎坷经历和他们与法国青年的爱情故事,出版时在法国引起广泛反响,不少法国主流媒体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和评论。

  说到更早出版的《延安的孩子》,他感慨道:“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沈老说,由于小说正面反映中国近代历史,曾被法国知名出版社断言不可能在法国出版。不过由于得到法国作家朋友的力荐,最终打动了出版社。那时,一般法国图书首印仅为两三千册,而这部小说首印10万册,并成为法国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窗口。

  沈老和同为作家、翻译家的夫人董纯一起把不少中文作品译成法文,推广到国外图书市场。其中,“《故宫珍宝》在法国卖得很好,法国人希望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他说。

  沈老夫妇都曾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长期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被媒体誉为“架桥人”。

  沈老说:“这么多年和法国朋友交流体会到,谈论文学文化时,大家一定能说得到一块儿,这说明那是跨越国界的,能引起所有人共鸣。”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48111871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