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尚有专业与社会发展脱节

2016年04月08日 06:53:1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昨天(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个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报告》称,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目前尚存在专业和社会发展脱节、“重科研轻课堂”等问题。从教学质量的认可度看,211、985高校反而不如一般院校。

  2019年毛入学率将达50%以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超310倍,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会上介绍,在2000年至2015年间,中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共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在布局上,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分布在非省会城市,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趋向合理。“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新设大学,让家庭贫寒子弟有机会上大学,大大促进了教育公平。”

  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

  但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短板和软肋也较突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而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的“级差”现象。

  “专业设置好坏、是否合理科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非常重要,因此,专业改革和优化结构势在必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说,“无论是老大学、‘985’、‘211’高校,还是新建的大学都存在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与滞后的问题,这不是中国固有的,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

  吴岩说,解决专业设置的合理性问题有三种方式,首先是有个基本的专业评价,即兜住底线,满足基本的师资、条件和管理需求。二是建立专业设置国家质量标准,使中国大部分高校80%的专业达到这个国家质量标准。三是着眼于世界,让我们的5万多个专业中,有超过20%的专业达到世界水平,以保障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与世界接轨。

  “重科研轻教学”倾向需改变

  此次《报告》还提到,教育部对579所普通高校进行的抽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总体认可,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占比”达70%以上。然而,学生对学校“硬件”的满意度超过“软件”,特别是在985、211高校,学生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其教学水平的认可度,单纯从教学质量的认可度看,211、985高校反而不如一般院校。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认为,名校名师在教学精力、时间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考评体系偏重科研成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考评体系进行调整,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再被科研水平取代,“我们要首先明白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现在的问题是科研论文成为评价老师的主要方式,不重视课堂教学,这种做法得改变。双一流大学的建设,首先是要做好一流的本科教育。”(记者 刘旭)

(原标题:2019年大学毛入学率将超50%)

【纠错】 [责任编辑: 姚润萍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887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