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银幕大王”的30年创业路

2016年04月01日 18:57:35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4月1日专电题:“银幕大王”的30年创业路

  新华社记者 徐海涛

  一个74岁,一个67岁,在这个春天,高松柏和夏晓燕迎来了人生新的事业高峰。

  3月末,他们创立的安徽影星银幕集团公司,发布了全球尺寸最大、技术一流的“中国巨幕”。过去1年,影星公司产销银幕6700块,攻下全国80%、全球约四分之一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银幕大王”。

  “快乐就是追求,创新让人年轻。”一个专注研发,一个开拓市场,这对“金牌老搭档”并肩30年创业路。“多少次,眼泪往肚子里淌。”夏晓燕说,她坚守一句话:吃苦不要紧,一定要成功!

  “技术控”+“销售狂”:小工厂起航“影星”创业路

  1985年,43岁的芜湖印染厂设备科副科长高松柏动了创业的念头。

  这一年,国内引进了第一部立体电影《枪手哈特》,这种左右眼合成立体影像的新奇技术,让高松柏“着了迷”。作为一个“技术控”,他工作上搞纺织、印染,业余热衷于光学、电机。“我就想,自己能不能试试做这种电影的幕布?”

  是年,36岁的夏晓燕已停薪留职4年。“我是1968年下放农村的‘老三届’,1981年回城安排在供销社。”夏晓燕说,当时她已成家,工资养活不了4个小孩,“我就‘下海’做些小生意养家。”

  1986年春,高松柏和几个同事凑了9000块钱离职创业,挂靠当地一家国营帆布厂,成立了芜湖强力金属银幕厂。听说朋友老高“要出来做银幕”,当年7月,夏晓燕也来到了强力银幕厂,“金牌搭档”成型了。

  高松柏带领技术团队干了3个月,“鼓捣”出第一块金属银幕,获得省级科技奖。夏晓燕单枪匹马跑市场,从乡镇电影院到城市大剧场,“硬挤”出一片天空。

  1992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金属银幕评比中,芜湖强力银幕厂的新产品战胜多家老牌企业,获得综合技术指标第一名,全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当年9月,高松柏、夏晓燕等人筹资30万元,从挂靠的国有企业“买断”,成立民营股份制“芜湖影星银幕有限公司”。

  苦度“冰河期”:从坚守者到“垄断打破者”

  1992年之后,受电视和VCD冲击,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冰河期”,影星银幕公司也几次面临倒闭。

  “1994年整个上半年才做了几万元的货,工资开不出来,也贷不到款,都说企业要垮了!”夏晓燕说,为了多卖产品,她连很多乡村放映队都跑到了。

  从1992年开始的10余年中,市场低迷、观众流失、资金匮乏,全国电影工业大幅萎缩,40多家银幕厂仅剩下三四家,但高松柏从未想过改行。

  “凭借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影星银幕公司队伍不散、研发不停、阵地不丢,终于等到了中国电影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杨雪培说。

  2009年之后,IMAX影院系统随科幻大片《阿凡达》的热播风靡中国,但一套进口3D金属超大银幕要价150万元。影星公司组织30多名研发人员技术攻关,2011年,中国自主产权的数字巨幕投放市场,国外产品应声掉价50%以上。

  “国外产品价格贵,供货周期至少3个月。”上海一家院线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安徽影星公司的产品价格低得多,供货周期只要20几天。

  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增电影银幕8000块,影星公司就生产了6700块,占据了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影星”成为三大品牌之一,近三分之一的产品销往海外。

  创新让人年轻:“中国巨幕”走向海外

  今年3月28日,影星银幕集团公司在芜湖发布了全球尺寸最大的100m×25m超大银幕,并宣布低增益金属放映银幕研制成功。该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国标,标志着中国银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影星银幕公司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办事处。“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产业的中心,我们梦想在全球舞台上有更大发展!”高松柏说。

  年过花甲,胸怀激情,生活朴素,低调务实——这是高松柏和夏晓燕这对“老创客”的共同特点。“我自己的生活,一个月1000块钱都用不完,就是希望能把影星这个‘30岁的孩子’养好!”夏晓燕说。

  今年74岁的高松柏,14年前就患上了肝癌。“当时又逢行业低潮,有人说老高不行了,企业也不行了。”高松柏说,他做了手术之后“一直很好”。

  “人要有支撑自己的东西,我们的产品能让观众得到快乐,我们的团队能持续创新成长,这是我年轻、快乐的源泉!”高松柏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48111851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