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记者探访故宫新媒体团队:让故宫成为“网红”

2016年03月15日 18:05:48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故宫-2.jpg

《皇帝的一天》是故宫官方出品的首类儿童类应用App。图|受访者提供

  从西华门进入,经过宝蕴楼、金水河,穿过近小半个故宫,来到一排红墙围绕的院子。

  平房的外面就是慈宁宫,如今故宫的雕塑馆。

  在去年10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尚未对观众开放的禁苑,而如今即便是外面的游客再熙来攘往,一旦掩上那扇木门,一切喧嚣就会隔绝在外,这里依旧宁静,似乎听得见天空中飞鸟扇动羽翼抑或树叶飘落的声响。

  开门是一处避风阁,一只被叫做“华妃”的胖猫,正在暖阁中慵懒地打着盹。

  避风阁连接着几间办公室,每间都很狭小,办公桌将区域划分成格子间,上面放置着电脑和大量的文件书籍。

  如果不刻意寻找,你会觉得这里似乎与一间普通的写字间并无太大区别。但如果仔细打量,你会发现,这里的整面墙壁的书架上塞满了专业研究资料与故宫出版的文献书籍。

  故宫新媒体团队就在这里办公。

  也就在这一两年间,普通人突然发现,自己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经常能看到故宫的消息,春花冬雪的故宫美景,或者某个院藏作品酷炫的APP,这些新媒体的展示中有着当代而文艺的一面,但又一点都没有破坏故宫独有的韵味。人们开始惊艳于这座古老的博物院那些微妙的转变。

故宫-DSC7244.jpg

故宫新媒体团队部分成员。摄影| 本刊记者 董洁旭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小小的切口”

  其实,在故宫内部,“新媒体团队”的称呼并不精准,他们更习惯于被称作“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一组”,主要负责故宫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与APP等网络媒体的策划、发布与运营。

  一组的组长是于壮,李琼是副组长,组员有 APP 项目负责人庄颖、“微故宫”社交媒体编辑郭珽和张林等八人,清一色的 “80 后”。

  于壮与郭珽算是团队里最早“入宫”的成员。当初,他们作为应届毕业生,通过事业单位的选拔与考试进入这里,主要负责故宫博物院官网相关的工作。

  如果深究起来,他们几个人的专业和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很对口。于壮学的是设计,郭珽的专业是计算机,李琼学艺术史,而后来逐步加入进来的庄颖本科是英文专业,硕士是美国研究。只有其中最年轻的张林,学术背景是考古学,但研究方向也并非紫禁城所经历的明清两代。

  庄颖的择业观念代表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初衷,“其实在选择这份职业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带有了一份随机性,一方面是被故宫所吸引,另一方面觉得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博物院里工作仿佛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庄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们入职后不久,这个当初以“官网”为主要工作的小组也在逐步增加着工作内容,今天的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地担任着几项工作,比如庄颖,在作为APP类项目策划的同时,还要负责故宫官网的英文编辑;而张林则在协助郭珽运营微博与微信之外,还包揽大部分故宫官方社交媒体所用视觉图片的拍摄。

  2013年的《胤禛美人图》是“资料信息部数字展示一组”APP项目初试啼声的作品。

  这个后来被他们称为“试水”的作品,是以一套12幅的清宫旧藏美人图为基础进行创作的,风格清雅别致,并不仅仅让观者欣赏到画作,而是逐步引领他们走入旧时美人“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的日常生活,而美人周围的家具、摆设等也可以让人一一点开。

  项目主要负责人庄颖回忆起当初设计的初衷,“其实主要是因为当初故宫出了一大批研究这套作品的成果,我们就借助他们进行策划。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小小的切口,从它深入进去,最终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故宫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文化。”

  《胤禛美人图》上线两周之后,下载量就超越了20万次,并且也在当年获得了苹果APP Store“中国区 2013 年度优秀 APP”。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陈俊松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8802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