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徐绍史的“信心”——直击两会首场记者会

2016年03月06日 22:22:11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屈婷 刘伟 许晓青)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一些地方的“煤矿人”“钢铁人”“水泥人”将何去何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6日在两会新闻中心首场记者发布会上用“有信心”来回答外部世界的疑问。

  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显然让提问现场的气氛略有些“重”。

  不过,徐绍史直截了当回应外界关切和猜疑:“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对于相关的煤炭工人、钢铁工人的去向,他在答问时,第一次使用了“有信心”。

  “最重要的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他说。

  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更多担心,徐绍史用两个强有力的“绝对不会”回应,并再次说:“请大家放心,不存在这种可能!”

  本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这让“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等论调再起。

  煤矿、钢铁、玻璃、水泥……摆在徐绍史面前的提问,都与中国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同时也关乎数百万人就业。

  煤矿,着墨最多。他特别提到的龙煤集团是黑龙江省属最大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由于陷入亏损,龙煤集团去年9月开始了10万人分流改革。

  在2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徐绍史面对的是全球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疑问。十个问题中,“化解过剩产能”被多次提及。

  徐还特别提及了两个文件,“建议”记者好好看一看: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从文件提出的目标来看,中国“去产能”的决心大、任务重。

  观看电视直播的一名水泥厂厂主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他相信,这一轮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会有工人下岗,但一定会找到更合适的新工作。

  这位厂主原来在上海郊区设立的水泥厂已顺利搬迁至江西,部分中层主管“随迁”。据介绍,下岗工人去向多元,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参加上海本地养老设施建设的工作。

  李克强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报告还说,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目前,中国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的政策。

  徐绍史认为,应该用新常态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三方面,“都在顺利、快速地推进”。

  他称,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并且政策工具箱里有充足的政策。

【纠错】 [责任编辑: 白羽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824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