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新时代 谭述森:引领北斗拓天路

2016年03月02日 09:27:38 来源: 人民日报

谭述森:当一辈子北斗人

这是谭述森(右二)与同事一起研讨交流技术问题。 王安民摄(新华社发)

  【人物简介】谭述森,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他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北斗一代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北斗二代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荣立一等功1次。

  2月1日15时29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被送入两万公里高度的地球中圆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第二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从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立项,到21颗北斗嵌满星空,中国北斗走过了22载问天路。如今北斗已融入普通人生活,走向全球组网,以中国标准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对谭述森来说,这也是52岁到74岁的22年“北斗人”生涯。

  “我的‘星龄’才20多岁,我还很年轻。”在谭述森心里,北斗不仅为世界导航,也为自己的人生和梦想导航。

  “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

  “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这是谭述森对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

  美国建起了GPS,俄罗斯拥有了自己的格洛纳斯系统,其他国家卫星导航计划也随之展开。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维护国防安全等,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1994年,研制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这一年做出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52岁的谭述森也做出了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离开了奋斗二十九载的军事测绘战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北斗事业。作为开拓者,谭述森和十几名专家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铁皮屋里,开始了这项不亚于“两弹一星”的国家战略工程。

  有人评价,“是谭述森扫除了北斗建设的第一道障碍。”北斗一开始就面临无频可用的严峻局面。北斗建设之初,卫星导航大国已占据优质导航频率资源。身为北斗导航频率设计和国际协调首席专家,谭述森创造性提出的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证明了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频率可以重叠,赢得了频率共用的“世界共识”,坚定了建设北斗系统的国家决心。多年来,他带领频率协调团队与几十个国家数百次协调会谈,使北斗导航频率占有量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跃居世界前列。

  北斗的天路越拓越宽。谭述森带领团队携手军地科研人员建成了北斗一代,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建成的北斗二代系统形成了亚太地区服务能力,使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不再受制于人……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已进入北斗产业时代,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北斗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森林防火、电网运行等几十个重要领域。

  让谭述森这些北斗人最为骄傲的是,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世界的北斗。未来将使人们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享受北斗特有的便利,解除“失联”的痛苦。

  “科学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上世纪80年代,陈芳允院士首次提出了“双星定位”的理论设想。但要将这一“北斗计划”奠基理论变成工程实践,好比“麻袋片上绣花”——困难重重。

  “再难也要建成我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谭述森认为,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也走不远。他带领团队开始向自主创新要核心技术,从零起步,与世界强国竞技,与科技发展赛跑,实现了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由“跟跑”“齐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突破。

  北斗一代系统建设阶段,谭述森创造性提出了集定位、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工程建设方案,丰富拓展了世界卫星导航理论实践,使我国仅用两颗卫星和地面高程数据库就实现了国土及周边地区的定位服务,使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有西方媒体评论:“封锁信息、拒绝合作没有令中国屈服”,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开辟了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科学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国外成熟的导航系统做得很好,也很成功,但中国的北斗决不能照搬照抄。”北斗二代系统,谭述森带领团队提出的集“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两种技术体制于一体的总体架构,同时能解决“我在哪儿”和“你在哪儿”的问题,而一般卫星导航只能知道“我在哪儿”。北斗独有的有源定位和短信服务,超越了常规卫星导航的发展思路,引领了国际卫星导航的发展方向。

  在北斗向2020年覆盖全球这一目标奋力前进的路上,年过七旬的谭述森继续不知疲倦地奔跑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为北斗全球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当一辈子北斗人,做一辈子北斗梦”

  在人们的眼里,谭述森总是笑眯眯的,端着他那用了十几年的塑料壳保温杯。

  “在他心中,事业是国家的事儿,始终是第一位的。”和谭述森相濡以沫四十八载的老伴张玉华说,为了北斗事业的需要,他3次延长退休年龄。

  现在,谭述森每天的工作依然排得满满当当,改材料、审报告、开研讨会……家里,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了书籍和手稿,连他的小孙子都好奇地问,“爷爷,您怎么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啊。”

  “忙,是谭院士的常态。但再忙,他也从不敷衍。”向谭述森求教过的人脑子里都有这样一副形象:他用手正一正老花镜,然后静静地听,认真地记,时不时与你沟通。在谭述森的带领下,单位涌现出10多位学科专家、20多名技术带头人和200多名技术骨干;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每次获得荣誉,谭述森总是不安:“荣誉是给予北斗的,给北斗这个团队的,我只是其中一员。”就连当选院士后单位挂起的庆祝条幅,也被他再三要求撤了下来。他难忘组织对北斗事业的支持,难忘数以百计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团队默默为北斗事业付出,也难忘老伴为了他放弃自己心爱的事业、为了不影响他工作自己身患肿瘤强忍病痛时的泪水……

  “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16字的北斗精神,也是北斗人共同坚守的精神家园。谭述森说,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一辈子北斗人,做一辈子北斗梦”。(记者 余建斌)

【纠错】 [责任编辑: 黄锐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1820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