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要不要与职高生混”谁说了算?

2016年02月27日 09:08:56 来源: 新华网

  李洁琼

  今年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引发社会热议。短信的内容很简单,“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条“温馨提示”出自学校“行知中学德育处”。

  撇开各种争议不说,只问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家长,你愿意送孩子读技校吗?答案显而易见。

  观念仍是“拦路虎”

  2月24日下午,在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受国务院委托,作国务院关于落实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

  “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毕业生仍然存在偏见,一些用人单位存在以学历为门槛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现象,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家长们主动选择子女上职业学校积极性也不高。”袁仁贵说。

  一句“不要与职高生混”,足以说明问题。人们骨子里仍将职业教育视作“二等教育”,职高生在很多人眼里仍是“差生”的代名词。

  去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从执法检查情况看,职业教育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新华网2015年6月29日发表的《发展职业教育要闯几道关——聚焦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一文对此进行过详细报道。

  文章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观念仍是“拦路虎”,招生成为“头疼事”。

  半年过去了,观念这只“拦路虎”依然虎视眈眈。

  事实上,对职业教育的歧视非生来就有。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度备受瞩目。与如今形势截然相反,那时只有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被中专(即现在的中职)首批录取,然后才轮到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录取。那么多人对“中专”趋之若鹜,因为那时,考上中专意味着身份的转变,农家子弟可一朝鲤鱼跃龙门成为“国家干部”。

  政策红利能否启动技校春天?

  后来,政策给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逐渐没落,以至如今“要不要与职高生混”竟成了一个问题。

  袁贵仁说,去年收到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后,国务院批转教育部,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认真予以落实。半年多来,通过努力,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启动了相关工作,多数取得了新进展。

  还有一些问题,涉及体制机制改革,正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制订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进程中,进一步制订配套政策、推动解决。

  然,政策红利能否启动技校春天,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这些政策最终能否落地,能否真正保证职校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保证技校生成长过程中不会遇到“断头路”。

  1月2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要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

  这种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比任何口头上的允诺更能表明政策正向职业教育倾斜。

  观念会变,“要不要与职高生混”曾经并不是一个问题。在未来的数年里,这个问题是否还会继续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能有多大的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755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