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静安推动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 打造“美丽家园”升级版

2016年02月24日 17:05:30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2月23日消息(记者 周洪)积水淹过床面,锅碗瓢盆四处漂浮,家电不敢启用,过去每次上海进入梅雨期……家住静安区大宁路街道上工新村底楼的居民就会忧心忡忡。而现在,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一方面,上工新村小区实施的“小包围”工程顺利完工,小区从此告别了积水重灾区。另一方面,大宁街道将赶在今年梅雨季到来前,为每个楼栋的门口装上挡板,这样至少保证了底层居民家里不会进水。装挡板,补“短板”。去年7月以来,新静安着眼补城区管理短板,从民众需求入手,推动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

上工新村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分期分批建造、到80年代中后期全部建完的住宅区,各个年代、各种性质的房屋混杂。小区居民呈现“两多”情况,即老人多,“新上海人”多。租户小张是附近烧烤摊的摊主,以前油腻腻的烧烤餐具随意堆放在公共区域。居委会为此做了不少工作。“美丽家园”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居委会方阿姨发现这种情况再也没有了。小张告诉她:“现在环境好了,再弄脏就不好意思了。我也改行做起了快递。”方阿姨感叹:“环境美了,人都变了!”

去年,在原闸北区域内开展的“美丽家园”建设,区财政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拆除违法建筑、推进房屋建筑改造修缮、更新小区基础设施、改善小区综合环境,令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可新问题随之而来,“老公房的物业管理费才几毛钱,管得好吗?”“以前脏乱差,很大原因不就是物业不作为吗?”“要是管理不给力,违建又会搭出来,新设施很快又会破旧。”

变美之后怎么办?居民的担忧不是凭空的?长效的制度供给能否跟得上?原闸北区房管局局长陈必华说,老小区因为建筑年代早、基础设施差、规模小、非封闭等原因,物业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中,“管是核心。”在“拆”和“建”的同时,必须推进物业管理制度改革,向物业管理“动刀”。

去年原闸北区有18家物业公司被“劝退”。在老小区频遭物业抛盘的现实情境下,清退物业需要魄力。陈必华说,“以前有的物业公司不想做了,我们还要做工作劝他们留下来”,但其实勉强留下来也是“捣捣糨糊”。此次改革物业竞争机制,淘汰不合格的,引入有品牌、有口碑的物业公司。而这一制度能运作起来的关键,是政府将原有老旧公房物业费补贴改成奖励。

“由街道、居委会、居民代表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就没有奖励。做得好的我们多奖,做得不好我们不奖甚至’劝退’。”大宁街道副主任黄建华说。

“不把居民服侍好,就拿不到政府的钱。”陈必华说,从制度上逼着物业公司要把老百姓当回事,否则生存就有问题。

未来,“美丽家园”还将从小区向楼组延伸,引导居民打造“美丽楼道”,充分发挥楼组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美丽家园”还将向街区延伸,加强对顽症问题的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把新静安打造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示范区。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748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