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为生存,为尊严——郑卫宁的助残之路

2016年02月11日 16:40:58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深圳2月11日电 题:为生存,为尊严——郑卫宁的助残之路

  新华社记者赵瑞希

  身患先天遗传重症血友病,饱受身体出血的痛苦,双腿萎缩只能以轮椅代步……郑卫宁自懂事起深深体会到残疾人的各种愁苦。

  尽管出生在一个高级干部家庭,但郑卫宁不安于待在家中让父母养活。“别人白天出门上班,晚上回家可以聊聊外面遇到的事情,谁都有自己的谈资和体验,就我没有。工作,对于残疾人来说,解决的不仅是生存问题,更是尊严问题。”

  1997年,国内刚刚起步的互联网,让郑卫宁找到了人生方向。在家人的支持下,42岁的他率领5名残疾人朋友创办了“残友集团”,并成为集团董事长,开始了为残疾人就业而奔走的岁月。

  19年来,在未借银行一分贷款、未用政府一文补助的情况下,当年那个只有一台电脑的打字复印小作坊,如今已成为一个拥有1家基金会,12家社会组织和38家社会企业的大型公益社会企业平台。

  从创办中华残疾人服务网,到成立深圳市残友软件有限公司,从开展盲人电脑免费培训,到推进“百城万人”居家残疾人远程就业计划,利用互联网,“残友”发展的每一步,都让残疾人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014年,阿里巴巴与郑卫宁慈善基金会正式签约推动“云客服”项目,使残疾群体在淘宝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业务咨询、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远程客服服务,完成远程外派工作,从而实现残疾人特别是重残人员的居家远程就业。

  “只要地方残联提供残疾人就业需求数据,只要残友们能每分钟打30个字,经过短期的培训我们就能百分百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郑卫宁说,“残疾人在岗位上有独特优势,相对而言,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更安于岗位。”

  他介绍,互联网产生的无体力经济,让更多无体力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以有尊严地融入主流社会。“坐在互联网的电脑前,许多残疾人成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大多数人就业后平均月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万元以上。很多人成了家庭经济支柱。”

  记者了解,除了阿里巴巴外,腾讯、海南航空等企业都已经与郑卫宁慈善基金会合作,帮助残疾人就业。在郑卫宁眼里,这仍然不够,他呼吁更多的人、社会组织、企业、政府各部门加入到帮助残疾人就业的队伍中,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

  郑卫宁已年过六旬,由于身患多种疾病,每周需要多次输血,但是,他仍然不停地为残友们奔走。他说:“得了先天遗传重症血友病的人,很少能活过50岁,很多人劝我退休好好歇着。可我最怕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我一定要在工作中走完自己的人生。”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80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