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从“让”到“抢”:与时俱进的新年红包

2016年02月10日 22:18:1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2月10日电(记者杨春雪)24岁的尹艺伟每年春节回济南老家总会跟七大姑八大姨进行一场“红包大战”。亲戚轮番给她塞红包,她总会推让一番。

  “确切地说是躲,有时候被亲戚追着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她说,几番躲让后,她还是会欣然收下。躲红包是传统中国礼让文化的一个侧面。

  和尹艺伟一样,大部分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中国年轻人过年时或多或少会收到长辈给予的红包,也被称为“压岁钱”,寓意着辟邪保平安。这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红包习俗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碰撞后萌生出新形态。

  春节期间,在中国银联总公司工作的宋翔在同事组建的微信群里开始全新的“红包大战”。与尹艺伟不同的是,他没有推三阻四地客气谦让,而是争分夺秒地抢红包。虽然仅仅抢到很少的几块甚至几毛钱,他仍欣喜不已。

  “抢红包其实就是同事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给同事拜年了,”他说。

  “借助新科技,红包已经不再是‘长辈对晚辈’的专属,人人都可以发,范围也从亲戚之间扩到到朋友、同事之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他今年还在微信上一共抢到了几十块钱的红包。在这位老教授眼中,抢红包如今已经变成社会娱乐行为。

  “抢完别人的红包,你也要包一个红包发给大家,游戏才得以接龙下去。”宋翔说。他认为抢红包是一种游戏,因“抢”而生趣。在微信群里,很多红包甚至几秒钟就被一抢而光,而没抢到的成员则会发各种“卖萌”的表情讨要红包。

  在猴年除夕之夜,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都在同一时间共同摇晃手机抢红包,一时间,这种游戏成为了一种全民狂欢。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当日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80.8亿个,是去年除夕10.1亿个的8倍。最高峰发生在零点过后,每秒钟收发40.9万个红包。而当晚支付宝“咻一咻”互动共计3245亿次,红包总金额共计8亿元。

  “与传统红包相比,这种新科技催生下的红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便捷;同时,抢的过程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趣味,打破了传统红包的单向性。”夏学銮说。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不乏一些反对的声音,不少网友批评道,为了抢红包而埋头看手机反而阻碍了人与人在现实中的沟通。对此,夏学銮表示,民俗是社会群体的约定俗成,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变化,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进行价值判断。

  夏学銮自己对新旧两种红包并无偏爱。“可以根据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红包方式。”他说,比如在农村可能更习惯传统的红包方式,而在城市,尤其是对一些年轻人,新型的红包也很实用。

  夏学銮认为,从根本上讲,红包是为了传递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增强感情联络,只有紧绕这一本质,新科技、新媒体才能和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801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