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老北京记忆中的春节:儿时的年味就是年夜饭的味道

2016年02月09日 07:12:5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老北京记忆中的春节:儿时的年味就是年夜饭的味道

  2014年1月22日,以“品京味赏民俗情思大栅栏”为主题的民俗风情展在北京大栅栏西街开幕。活动将迎接传统“小年儿”,并持续到24日,通过展演、展示、展卖环节再现老北京过年民俗风情。中新社发 富田 摄

  对很多人来说,过年意味着与家人的团聚、意味着可以尽情享用各种美食……的确,每到过年,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人人眉开眼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儿。近日,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老北京人高巍接受中新网采访,他表示,在自己心里,年味儿就是甜味,“儿时的年味儿是年夜饭的味道;长大后独立生活,过年就是家的味道”。

  儿时的年味,就是年夜饭的味道

  过去,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春节就是意味着团圆、拜年,或者难得的休息时间。而在孩子们的眼中,过年则意味着能吃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用高巍的话来说,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年夜饭的味道。

  “记得1967年的大年初一,我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父母都已不在家了。听奶奶说,今天他们都不休息,照常上班。”回忆起几十年前的春节,高巍仍然显得略有遗憾,“那么,今天大年初一的一顿饭算是彻底告吹——我真想大哭一顿。毕竟,过年吃顿好饭,不光是孩子,也是成年人共同的向往”。

  高巍说,那时的人们,胃里普遍“太素”,稍微能沾点荤腥的菜都令人馋涎欲滴,“越是这样,人们对年三十晚上的那顿年夜饭越是向往,为此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

  “改革开放之前,市场供应大多是按计划。到了年根,开始集中采购过年用品。这当中,用的东西少,吃的东西多,吃的当中主食少,几斤富强粉、几斤好米,副食多一些,小到花生瓜子、芝麻酱、冻豆腐,大到大肉、带鱼以及黄花、木耳等等。”高巍说道。

  由于以上物品只在年前集中供应,人们只能扎堆排队购买。所以,在高巍儿时的过年记忆中,就是帮助家里大人去不断地排队、占地儿,“有时一早起来就往合作社(副食店)赶,问清每个队卖什么,然后在队尾开始排。每当家里买回一样东西,就觉得离年又进了一步,年味也在我的参与中越来越浓了”。

  饺子。图片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长大后,过年就是家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过年口腹之欲的满足便显得不那么重要。同时,大多数人在成年后会离开父母单独生活。在这个时候,过年“团聚”的主题便凸显出来了:离乡再远,过年也要想办法回家、想办法吃到与过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饺子”。

  其实,这种对家乡、家庭、故土的眷恋,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的结果,是乡情、亲情的集中体现。高巍也有过春节前后离家在外的经历。他说有一年自己在韩国出差,也许因为身在外乡,当地朋友请饭时,他强烈要求去中餐馆,并要求主食上水饺。

  赶到“煮饽饽”上了桌,高巍才发现,事情坏在了这个“煮”字上,“几个饺子装在碗里,外加多半碗饺子汤,成了实实在在的煮饺子。至于蘸醋还是配辣椒,撒些芝麻等等,那就别想了”。

  高巍半开玩笑地说,这是自己半百人生中,吃的难吃的一次煮饽饽,“甭说,由此更加思念咱老北京人的白菜馅饺子啦”。

  “回家真好。家里有日夜思念的父母,有母亲新拆洗的被褥,里面散发着阳光晒过的清香。锅里是父母亲手做的年夜饭,那是自己从忆事起就吃惯的口味……”高巍回忆道。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谷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2871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