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郎建民:守护东北虎回家路

2016年02月04日 17:22:51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2月4日电(记者高楠)提起郎建民,东北虎保护圈里的人都称他为“郎老虎”。立春头天,记者见到郎建民时,他在山上呆了10来天刚回来。虽然快过年了,可老虎的世界里没有年节假日,“郎老虎”的作息全由着东北虎的性子来。

  师范类院校毕业,却阴差阳错与虎结缘。2001年郎建民来到保护区机关工作,从此,他对东北虎着了迷,自学理论,拜访虎类专家,这一干就是15个年头。现任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

  冬季是观测、研究野生东北虎生活规律的好时机。虽然“郎老虎”刚下山,但他稍作休整后,又和4个同伴上了山。这次,记者决定和“郎老虎”上山走一趟,真实体验一番。

  为照顾记者,郎建民特意挑选了一条山势较为平缓的路线。可“望山跑死马”,刚走出100多米,记者便已气喘吁吁,嗓子直冒烟。林间没过小腿的积雪,每向上攀行一步,跟腱都会拉伸得很疼。可这个距离对于“郎老虎”他们来说,“万里长征还没迈开第一步”。

  为了使中国东北虎和东北豹监测及保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护区建设了6个基层保护站,设有60多个红外线监测相机观测点。“平常一天爬4个山,早上7点多上山,晚上6点多下山,平均一天要走十四五公里的纯山道。冬天雪大时,雪能没过大腿。”郎建民所说的这个路程只是他科研工作中为红外相机换电池、储存卡的任务量,“平均2个月要把60多个观测点全走一遍。”

  每年在山上的时间在100天左右,平均每天走15公里,工作了15年的“郎老虎”至今已走了2万多公里的山路。这一步步的实地踏查,让属猴的郎建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不用上山,只看一眼山势、地形就能判断出哪里有老虎出没,以及它的出行和捕食习惯。”每当发现野生动物在山林里的卧痕和足迹,郎建民都会用GPS仪器进行定位,进行数据收集,便于日后调查分析时调用。

  走得多了,经验也丰富了,有时郎建民会循着虎迹而去。“工作至今,我遇到过4次老虎。”对于记者好奇的提问,“郎老虎”的回答中透出几分得意。“有一次,我去取红外相机的储存卡,一只‘大家伙’就在我身旁十多米处和我平行着走,我走一步,它就走一步,我停它也停。随后,它一跃而下,我马上拿起红外相机拍下了它的珍贵影像。”郎建民说。

  在和“郎老虎”的交谈中,记者能感受到他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对老虎的疼爱。他管母虎叫“丫头”,公虎则成了他的“兄弟”。这和记者在采访周边村民时,村民们“放着鞭炮进山看牛”的恐惧截然不同。老虎已经融入郎建民的生命。

  15年的虎、豹保护工作,最让“郎老虎”高兴的是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在长白山林区调查发现东北虎6至9只、豹3至7只,而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在珲春林区定居和通过珲春林区向吉林省内迁徙的东北虎、豹数量已达到27只和42只。“这标志着珲春林区作为东北虎、豹从俄罗斯向中国内陆扩散的生态廊道已经形成,并正在成为中国野生东北虎、豹恢复的种源基地。”郎建民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48111799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