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脱贫攻坚看贵州”江口县探索在金融扶贫中的难题破解

2016年01月21日 17:19:11 来源: 国际在线

图片默认标题

  1月14日,江口县副县长杨毅在寨沙侗寨介绍扶贫工作 摄影:黎萌

  搞扶贫没钱不行,但是不是只要有了钱,并且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后,脱贫攻坚就一准儿无忧了呢?在铜仁市金融扶贫示范县试点的江口县采访,看到当地干部不仅熟谙“鱼”和“渔”的不同,且想方设法解决“银行敢放贷、百姓敢借贷”的实践,这让记者也增强了对贵州打赢这场摘帽硬仗的信心。

  江口县的金融扶贫模式是“群众贷款,政府担保,银行放贷,财政贴息”。建立这个模式就必须解决两个难题:一是银行敢不敢贷出钱?二是群众敢不敢借进钱?银行总是要把风险降到最低,而老百姓一般也都不敢从银行借钱,因为不仅怕借了还不上,也不知道借了钱去干点啥。“如果这两个难题不解决的话,金融扶贫是干不起来的。”主管扶贫的副县长杨毅说。

  为破解这两道难题,江口县成立了梵净山担保公司。这是政府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给群众做担保,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即它贷出去的钱没有风险。政府先注资财政担保资金6300万,按照1:10贷款的话,可以因此发放6亿多元的贷款。根据规定,当地每个贫困户可以借贷5万元用于发展生产。2012年初,国家开发银行和江口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次性授信江口县1.89亿元的额度,主要面向乡村旅游,种植和养殖放贷。

  再就是群众要敢于借贷,如果都不敢借,这钱也没有用。百姓敢借贷的关键是要有好的产业。江口县为此根据当地实际精心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扶贫产业规划,设定的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是乡村旅游、精品果蔬、茶叶和中药材。此外还有烤烟、生态畜牧业,特色水产养殖这三个增值项目,以此保证参与的群众能够通过发展这些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增收的目标。

  “选准了产业,群众才会看到希望,也才会通过贷款来参与和发展产业。所以有了政府的担保,再把产业规划做好,就把两个难题解决了,银行敢于放贷,老百姓也敢于借贷。”杨毅说。

  寨沙侗寨是当地乡村旅游金融扶贫的示范点,该村共有76户,2011年有贫困户37户。通过积极争取,共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贷款支持1636万元,用于建房和建农家乐。到目前已还款790万,剩余的846万预计两年可全部还清。去年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

  实施金融扶贫试点,让江口县的群众得到了实惠,因此脱了贫的农村人口也越来越多。对于金融扶贫的进一步推进,杨毅表示,现在重点主要放在了百姓身上,但同时也应该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尤其是涉农小微企业,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有限,也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目前它们能够得到的金融支持还较弱。“金融部门若能加大对这些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则整个扶贫的链条就更完整了。”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653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