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乌蒙山上种参忙 精准扶贫奔小康

2016年01月15日 11:24:54 来源: 新华网

  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五星村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1月14日,五星村村民陈学艳挥动锄头,挖党参。新华网记者雷东瑞摄

  新华网毕节1月15日电(记者 雷东瑞)14日临近中午,贵州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五星村的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内仍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陈学艳和村民们挥动锄头,麻利地挖着党参。

  “以前年收入几千块钱,吃的都不够,现在政府教我们种植党参,去年我家收入了十多万。”33岁的陈学艳开心地说。

  位于贵州乌蒙山区深处的迤那镇五星村,自然条件差,是一个典型山区贫困村。“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曾是这里生存环境恶劣和生活水平落后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迤那镇五星村围绕脱贫这一中心任务,总结出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扶贫“四看”识别法,真正做到了贫困对象识别精准。

  陈学艳家的房子属危房,且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去年,通过“四看”识别法,陈学艳被列为扶贫对象。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后,还需要精准施策的扶贫措施。由于陈学艳夫妇属于壮劳力,且当地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党参,于是政府免费给予陈学艳家党参苗。陈学艳自己家有20亩地,又承包了别人10亩地,30亩地全部种上党参。

  没想到,去年是党参行情最好的一年,一斤卖到了十元左右,陈学艳30亩地的党参,收获万余斤党参,单此一项收入就达十多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五星村支书李仁兵说,以前的五星村石漠化严重,风沙大,老百姓们种的只有玉米和马铃薯,人均年收入只有3078元,自从得到省里的扶持,村里开始种植党参、半夏、金铁索等,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种植合作社,为村民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致富之路。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79元,比2010年的3078元增长159.23%,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50元以上。

  得益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越来越多的五星村农民像陈学艳一样,过上了“比蜜还甜”的生活。

  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五星村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1月14日,五星村村民在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挖党参。新华网记者雷东瑞摄

  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五星村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1月14日,五星村村民在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挖党参。新华网记者雷东瑞摄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632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