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衡水市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一心为民拔“穷根”

2016年01月13日 15:47:50 来源: 衡水新闻网

   12月17日晚6时,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吃晚饭,李双星却拎上大喇叭出了门——约好了要给阜城县漫河村村民讲堂技术课。今年秋季推广黄桃大豆间作,没想到仅到村里讲了一次,致富心切的乡亲们一天时间就腾出了1000亩地。这1000亩地可是大伙儿的希望,马虎不得。

   李双星走进漫河村村委会时,院里院外已经站满了人。

   “李主任,咋才到啊,大伙儿等你半天了。”村民王孟强一溜儿小跑过来打招呼。

   “得了吧,你们就是故意折腾我,放着技术员不用,为啥点名要我讲?还有,你家的8亩地今年要是种不好,咱可没完啊!”李双星一边接过对方递到手里的烟,一边“威胁”着说。

   “这不是大伙信你嘛!技术员讲讲怎么治虫害还行,要讲这大形势,俺们还是愿意听你说。”旁边几个人争着搭腔。

   听到这话,李双星嘿嘿乐了。

   走马上任,破除万难栽“富苗”

   2002年,阜城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正式成立。一纸调令,时任蒋坊乡党委书记的李双星调任县扶贫办主任。

   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李双星对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最知道乡亲们的苦,也最看不得百姓流泪。接下这个担子,他自然知道它的分量和责任。平心而论,能够有机会更直接地帮助和带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的心情是兴奋的。尽快脱贫致富,既是广大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李双星的追求和梦想。

   誓为百姓拔“穷根”,李双星走马上任了。

   阜城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当年全县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单一种植,农民只得“土里刨食、靠天吃饭”,收入一直在贫困线以下,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740元。

   扶贫办刚刚成立,这脱贫的路子到底该咋走?

   李双星没有仓促作答,而是卷起裤腿、顶着烈日,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40个贫困村,还考察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周边省市的部分富裕村镇。边走边看边思考,阜城这只“弱鸟”究竟凭何先飞?

   经过认真思考,李双星发现种植设施瓜菜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当地群众有种植基础的特点,最适宜阜城县情。“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李双星一语中的。

   然而,如何改变群众的老认识和旧观念,成为李双星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原来,早在1994年,阜城县就曾在全县下大力推行棚菜种植,但由于当时的天气灾害和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种植户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钱。当地群众编了一句顺口溜:“一年欢,两年蔫,三年拆棚运竹竿”。大伙儿“谈棚色变”,对发展棚菜寒透了心。

   李双星有着自己的想法。当年全县推广棚菜种植,他帮扶的村凭借技术服务到位、打开市场及时,成为了当时唯一没有受到损失的村。李双星坚信自己的眼光,只要政府切实为百姓搞好服务,免除百姓的后顾之忧,发展设施蔬菜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可仅凭一个成功的村子是不够的,如何说服其他贫困群众?

   李双星拎上大喇叭进了村。利用中午、晚上时间,他给大家讲解棚菜种植收益、市场行情、生产前景,常常一晚上辗转两三个村。面对群众发展棚菜产业的顾虑,他从协调贷款、聘请包村技术专家到联系收购客商,都由扶贫办一家全部主动承揽下来。

   事实证明,李双星的思路是正确的。在他的动员下,前八丈村、倪庄打响了阜城设施瓜菜种植的第一枪。同时,三里铺村作为第二批扶贫村试点,带头尝试冬暖棚种植。仅用两年时间,三里铺就发展起冬暖式大棚170个,以种植樱桃西红柿为主,年增加收入达到800多万元,这个昔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穷村,一举成为年户均收入4万元的富裕村。

   无私奉献,满腔热血为乡亲

   前八丈、三里铺试点的成功,给李双星吃了颗定心丸。随后,他把许家铺、后八丈、常村等村陆续列入扶贫计划。

   话虽简单,可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只有李双星自己知道。

   13年里,不歇节假日,不休星期天,晚上接着干,李双星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扶贫事业。

   1998年,妻子何丽霞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2003年5月又转移成了肺癌。眼看妻子生命垂危,必须有人照顾,可扶贫项目的实施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无奈之下,每次妻子住院,李双星都是求亲戚们轮流在医院陪护。直到一年多以后,同事和上级领导才知道了他爱人的病情。大家集体去看望,还让李双星逮住机会在病房开起了工作调度会。

   何丽霞的“怨气”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就不理解了,什么比自己的亲人还重要?”李双星二话不说,拉上妻子到棚里转了一圈。听说李主任来了,不断有人过来打招呼、留吃饭。看着成方连片的棚室,听着乡亲们热情的话语,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何丽霞突然理解了自己的丈夫:这片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这群乡亲就是他的牵挂。

   善有善报,似乎李双星的一腔赤诚感动了上苍,何丽霞的癌症竟然奇迹般地好转,直至恢复健康。一改往日的消极抱怨,何丽霞全力支持起丈夫的工作。

   懂得李双星的,还有他的司机尤健。

   为节约办公经费,李双星从来都是精打细算,能节俭的尽量节俭,不该花的坚决不花。13年间,他们外出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山东寿光等地联系项目、跑销路,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有时要到凌晨3、4时才赶回来,就是为了省点钱。

   有一年7月份,李双星去石家庄跑项目,晚上吃完饭突然下起大雨来。偏偏车子又出了问题,两人全被淋成了落汤鸡。车修好了,李双星立马就要往回赶,两人愣是湿淋淋地从石家庄赶了回来,到家已经凌晨1时多。

   去年年底,省里农口有个会,为省两个油钱,李双星搭别人的便车去了石家庄。傍晚时下起了大雪,人家全部住下了,他自己却买了火车票回到了阜城。

   “也不知道李主任哪来的精神头,我这个年轻人都受不了,他愣没喊过一声累。”嘴上虽然抱怨,其实尤健心里非常理解自己的老领导,“他这个人太简单了,心里只装着老百姓。”

   在扶贫办工作的13年里,李双星从没对农户发过脾气,也从没拒绝过上门求助的百姓。他一再叮嘱扶贫办的同志,永远不能对跑上门来的老百姓说“不清楚、不知道”,“属于咱扶贫办管的,要想办法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不属于咱管的,你也要说出一二三来,给老百姓解释清楚、指条明路。”

   201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前半夜一场大风刮坏了许家铺村十几个大棚。夜里12时多,村党支部书记许瑞旺给李双星打了个电话。天刚蒙蒙亮,李双星已经赶到了现场,安慰农户、检查损失、协调新的棚膜……打那以后李双星就落下个“毛病”:只要晚上一变天起风就睡不着觉。他的电话永远都是“365天、24小时”开机,唯恐农户有事找不到。

   硕果累累,真心扶贫果满枝

   功夫不负有心人。

   十余年来,阜城县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扶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蔬菜区域化、规范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贫困村的带动下,47个非贫困村也加入到建棚行列。截至2015年,全县10个乡镇的152个贫困村都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设施瓜菜主导产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近8万人脱贫致富。通过扶贫直接扶持和辐射带动,全县棚菜产业种植总面积发展到23.6万亩,年总收入超过了18亿元,成为全县农业一大支柱。

   因为业绩突出,李双星在扶贫战线上也出了名:先后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授予“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为李双星等60个“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  物”塑像,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作事迹巡回展览;2015年7月,被河北省委授予全省“百姓喜爱的好官”荣誉称号……

   但在李双星心里,却有另外一种荣誉让他骄傲:“现在到地头儿转一圈儿,看着成方连片的瓜棚和百姓富裕后的笑脸,心里就想,这13年的时光没有浪费,值!”

【纠错】 [责任编辑: 于子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111286248621